央广网首页|新闻中心

原先江畔2000多亩淤泥沉积、发黑发臭的虾塘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滨海胜景——潮涨江水满,阳光铺在江面上,波光粼粼;青草沿岸生长,整齐青葱;边上的棕榈树一字排开,每一棵都是直挺挺的,修长的树叶在海风中摇曳,浮动的影子打在树底下五彩缤纷的花团上,时隐时现。

“海绵城”常德:城市不再内涝 黑臭河成风光带

湖南常德市中心,穿紫河碧波荡漾,河畔芳草萋萋,岸上高楼林立,人们三五成群,沿河散步,如在画中行。[详细]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主题活动在江苏启动

11月7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安徽、甘肃、青海七省(自治区)网信办协办的“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主题活动在江苏苏州启...[详细]

美丽乡村入画来

去年以来,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基础工程。[详细]

绿水青山成就“中国绿” 城市文明展时代风尚

春秋代序,岁月不居。中国,自古就有对生态环境发展的观照与历史的洞察力。无论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强调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是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所...[详细]

壮阔大美新时代 生态复兴新征程

千百年来,从南粤的风到长安的月,从三江源的水到世园会的花,半亩方塘、云影天光,天街小雨、烟柳草色……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详细]

美丽中国,绿色先行

70年山水如画,70载生态变迁。历史不会说谎,人民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有序发展,污染治理成效不断显现;生态文明理念逐步确立,生态环境状...[详细]

国家公园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发展

一只藏狐扭头扑向喜马拉雅旱獭,旱獭有些惊慌失措,惊觉地立起身子。这一幕,被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首席摄影师鲍永清定格在了画面中。在10月15日揭晓的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详细]

生态文明的中国道路

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详细]

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将于12月6日至10日举行

6日上午,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小平介绍,2019年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将于12月6日—10日在江西举办,主题为“湿地滋润赣...[详细]

成都新津:公园城市创新表达 农博引领乡村振兴

目前,新津正在以公园城市的理念,把产业功能区作为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社会转轨的主战场,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希望未来“城市建在公园里、城市无处不公园”。[详细]

延伸阅读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共和国超级工程》,与您一...

联系我们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央广网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央广网新闻微信公众号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央广网介绍 版权所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