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珠海7月31日消息(记者周羽 张胜强 吴媚苗)在珠海香洲东北部,一座面积仅23.8平方公里的小岛通过淇澳大桥与陆地相连,热带的洋流每年都经过淇澳岛,带走了泥沙和迁徙的生物种群,却也有更加多姿多彩的东西留了下来。这些一直没有被带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淇澳村大门(央广网记者 张胜强 摄)  
  绿色:红树林、候鸟、白海豚陪伴着淇澳
  珠海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猕猴、鸟类及海岛生态环境。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二三月份,冬季候鸟便会在此地集中,天刚蒙蒙亮,鸟儿就要飞出来觅食;太阳一落山,归巢的扑棱声又开始响起。
  作为广东观鸟胜地,在冬季高峰期每天预约人数近万人,其他时间平均预约的名额保持在1500人次左右,“来的人多,说明大家对走进自然生态感兴趣;但鸟多了,我们滨海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这位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负责人表示,保护区工作可以是很活泼很生动的: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更是一个沟通社会的工作。“只要够专注,每一种‘艺术’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这里辽阔的空间并不会让人感到枯燥。”
  作为全国唯一以中华白海豚为单一保护物种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着全世界资源数量最多的中华白海豚群体。其管理基地就设在珠海淇澳岛,集管理、救护、科研、宣传、教学、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设有专业的科普馆和鲸豚救护中心。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参观近5000人,目前可以通过保护区公众号免费预约参观。
  “中华白海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旗舰物种,我们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还能够看到美丽的中华白海豚!”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表示,中华白海豚被誉称为“妈祖鱼”“海上大熊猫”,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鲸豚动物。珠江口保护区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种群世代比较完整,拥有婴年期、幼年期、少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全部6个世代。通过多年来的持续监测,用相片识别法调查整个珠江口(含珠海、江门、香港、澳门等)海域,累计识别2381头中华白海豚。
淇澳岛海边一景。(央广网发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蓝色:滨海风情留人驻足
  淇澳村作为广东沿海村落,保留着许多以前抵挡外来侵占的痕迹。据淇澳社区党委书记介绍,以前的沿海村落都习惯用墙围住,单家独院是建筑常态,村庄外围都设有碉楼,为了抵抗可能随时到来的海盗。
  如今,来自海上的威胁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口耳相传抗击的海盗故事停留在门口嬉戏的孩童嘴边。透过白墙黑檐,这段若隐若现的历史,给予了淇澳村另一种可能。
  建筑鲜明,一家一院,不过三层,让许多只是来这里参观的人不禁心动:为何不在这里停留?据了解,岛上已有16家民宿进行登记管理,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士,更有港澳地区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淇澳,不仅仅是为了在晚上点上一盏“此地可留宿”的灯,更为了将淇澳的蓝色风情保存在心中。
  走在淇澳街巷上,来往的旅客行色并不匆匆,他们与当地居民一起漫步在淇澳的各个角落。“因为我们坚持工业不上岛,所以大家还是很欢迎各地游客的,不仅增加就业和收入,也可以让以前因交通不便而无法经常出岛的居民有更多的交流。”淇澳社区党委书记表示。
淇澳岛的湿地生态保护的十分良好。(央广网发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红色:淇澳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1885年11月11日,在淇澳村一幢青砖土木结构的建筑中,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苏兆征出生在这里。青年时期在香港从事的海员生涯,让苏兆征很早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潮。
  1925年春,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苏兆征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期的艰苦工作,使苏兆征积劳成疾,1929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全党发出了悼念苏兆征不幸逝世的第32号通告。通告指出:苏兆征同志在工作中,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卓绝精神和坚决的政治意识,他的革命精神,是全党的模范。
  这些鲜活的历史并不只存在于橱窗里的文件、解说员的措辞中。苏兆征故居于1979年12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在1985年苏兆征诞辰100周年纪念之际正式对游人开放。在烈日高悬的七月,每一位踏上淇澳岛的民众,苏兆征故居都是第一处落脚点。

  傍晚的海风正吹拂着将岛上的余热带走,那份抗争的历史记忆却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编辑:魏文欣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