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共和国追梦人】姚海根:45年记录 稻田就是星辰大海

2019-04-29 16:10:00来源:央广网

  编前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广网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共和国追梦人》。70年来,我们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谱写出华丽的时代篇章;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一起筑梦、追梦、圆梦。本期追梦故事--《姚海根:45年记录 稻田就是星辰大海》。 

 
本期主播:王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
 

  3月19日,在去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省特级专家姚海根九田冻试验田的路上,延绵的稻田铺展在眼前,一块接着一块,从天涯延伸到海角,每一块稻田都标上了所属权:绍兴农科院、宁波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林林总总不少于20家,稻田生机盎然,焕发着科研的活力。

  道路弯弯曲曲,数着一路的椰子树,姚海根的“农家小院”到了。从外面看,这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进了小院后才发现里面藏了一块“稻田”,十来条宽渠里铺陈着泥土,上面遗留下来的秧苗稀稀拉拉,几个塑料盒子里的水稻戴着“纸帽子”,是姚海根重点关注的对象。

  姚海根是育种界的传奇人物,被称为“江南水稻育种大王”。自1974年踏上南繁路后,他曾经有20多个春节在海南度过,住过牛棚、仓库,也曾被田间蚊虫叮咬住院。

  45年来风雨兼程进行南繁北育,姚海根已育成晚粳“秀水”、晚糯“祥湖”、早籼“嘉早”等水稻品种(组合)103个,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稻区累计推广种植近4亿多亩。他主持的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嘉兴农业领域历来的最高奖。

  28亩的试验田,每一株水稻都是姚海根的作品,是他眼中的艺术品,“我们育种,就是把真善美的理念通过技术手段融入到水稻品种中,它们是我们的作品,希望我们培育的品种,让农民丰收,增加财富。”

  “生态安全现在已经提到很高的高度,少施一点肥料,保持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产量,那就是一个进步。”这是南繁育种人正在进行的工作,姚海根说,“育种目标的确立,真正到生产上见效果,那是七八年以后的事情,我想我们坚持不懈去做,总是会有效果的。”

  水稻是活的,育种人不能错过每一个成长发育阶段。再长的白昼也终将过去时,姚海根床头的灯点亮了,上万份水稻材料的抗病性、丰产程度等各种基因性状需要记录整理。45年间的记录本叠起来比他人还高。

  每年的2、3、4月是南繁育种的关键期,姚海根不在田里盯着心里不踏实。5月,他将随着收获的种子一起返回嘉兴。之后,嘉兴的试验田将进入最忙碌的季节。

  曾经有人问姚海根,你整天在地里,有什么乐趣?

  “我们的乐趣就在田里,在水稻上。”自1965年毕业,54年来他一直跟水稻打交道,在他眼中,水稻是平凡而神奇的物种,一粒种子养活了世界近50%的人口,“不管在贫瘠或肥沃的土壤,不管大自然的风霜雪雨,不管多少的病虫害,水稻都能顽强生长,并完成一个世代的更替,把剩余的价值奉献给人类。”

  稻田对他,是星辰大海。培育一颗好种子,就是他的梦想。姚海根把自己的工作与嘉兴的粮食生产、国家的粮食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把“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这些话不仅贴在墙上,更镌刻在心里。

  “耄耋躯倦双鬓秋,夙愿犹存心依旧,聊学雁蜂并蚕儿,惟愿‘祥湖’续呈祥,‘秀水’再添秀!”拿到退休证,他写下这个朴素的心声。54年,姚老在水稻育种领域奋斗了一辈子,远离喧嚣,不忘初心,只为一个责任,为国家粮食安全奋斗终生。

  “育种也是育人的过程,在南繁的不断实践中,让我把工作与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是思想境界的一次提升。”姚海根说,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失败中走向成功,这就是育种人,“育种即生活,生命的过程就是育种的过程。”(报送单位:浙江省网信办 作者:吴晓宇)

  主播介绍

   

  王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播音员、主持人。曾担任《习近平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天地通话”》、《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以及期间记者会、《中共十九大中共中央新一届常委见面会》、《两会总理记者会》、《APEC北京峰会》等数十场现场直播的主持人。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奖项。其中,H5系列产品《王小艺的朋友圈》获得中国新闻奖新媒体作品一等奖。

编辑: 胡莹莹

【共和国追梦人】姚海根:45年记录 稻田就是星辰大海

稻田对他,是星辰大海。培育一颗好种子,就是他的梦想。姚海根把自己的工作与嘉兴的粮食生产、国家的粮食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把“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些话不仅贴在墙上,更镌刻在心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