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侯嘉慧):在豫北怀川平原上有一个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的地方——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黄河与沁河交汇处的武陟,见证了黄河沧海桑田的发展变化,传承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16日上午,“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武陟县,探“一观”、“一渠”,品黄河古情,访发展之路。黄河奔腾千里至武陟,由高原入平原,由漕河变悬河,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从大禹治水到雍正敕建嘉应观,从修建永济渠渠首到兴建人民胜利渠,波澜壮阔的治黄画卷在此演绎。

  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

  始建于清雍正元年的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理黄河历史的庙观,也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黄河河神庙,有着“黄河故宫”、“万里黄河第一观”的美誉。

【中国梦黄河情】走进武陟:黄河第一观史述黄河 人民胜利渠造福人民_fororder_嘉应观

  嘉应观

  一座皇家庙观,一部治黄史书,一本厚重的黄河文化史。嘉应观是雍正皇帝为了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的一处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淮黄诸河龙王庙。观内的御碑亭、龙凤图、无尘殿、道台衙署……无一不是治黄功业的见证、德政善举的映照。镇观之宝雍正御碑为雍正皇帝亲笔撰文并书丹的一座大型铜碑,是研究清代治理黄河的重要史料。

【中国梦黄河情】走进武陟:黄河第一观史述黄河 人民胜利渠造福人民_fororder_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

  历经三百年沧桑的嘉应观不仅记载着悠久的治黄历史,也承载着丰富的黄河文化。大禹治水、林则徐治水等故事中流传千古的治水功勋在这里得到重现;黄河号子、黄河泥埙等瑰丽古朴的非遗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记者在嘉应观景区内看到,有不少当地学生到此观赏非遗文化展出,了解学习黄河号子、黄河泥埙等非遗文化知识。

【中国梦黄河情】走进武陟:黄河第一观史述黄河 人民胜利渠造福人民_fororder_黄河泥埙表演

  黄河泥埙表演

  此外,嘉应观景区还通过举办庙会、论坛,创作歌曲、影视作品等方式,充分运用嘉应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据了解,嘉应观景区管理局未来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规划建设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加大对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着力打造“黄河故宫、华夏名观、大美黄河、休闲胜地”的旅游品牌。

  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人民胜利渠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它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人民胜利渠渠首位于武陟县秦厂大坝上,从上往下望去,可以看到滔滔黄河水从巍然伫立的渠首奔流而下……

【中国梦黄河情】走进武陟:黄河第一观史述黄河 人民胜利渠造福人民_fororder_人民胜利渠渠首

  人民胜利渠渠首

  嘉应观景区管理局党支部书记翟嵩峰介绍说:“人民胜利渠是‘引黄济卫’,主要是解决焦作、新乡等豫北地区的灌溉问题。”1950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引黄灌溉工程计划书》呈水利部转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 批 该工程。1951年1月,工程的勘测规划和设计工作启动。仅用了一年多时间,第一期工程便胜利竣工。1952年4月12日举行了防水典礼,工程被命名为“人民胜利渠”。人民胜利渠的兴建宣告了新中国黄河治理首战告捷,打破了外国专家 “黄河无法治理”的论断,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翟嵩峰告诉记者,人民胜利渠最了不起的地方不仅是在黄河上开了口,还使黄河变害为利。人民胜利渠开灌后,充分发挥了灌渠旱浇涝排,沉沙改土的作用,先后淤改土地6000公顷,使昔日低洼荒凉的盐碱地变成高产稳产田,灌区每公顷粮食产量由开灌前的1335千克提高到14250千克。此外,人民胜利渠在供应新乡市和天津市用水上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中国梦黄河情】走进武陟:黄河第一观史述黄河 人民胜利渠造福人民_fororder_人民胜利渠渠首闸

  人民胜利渠渠首闸

  大河奔流,日夜不息,人民胜利渠以其蓬勃的生命力,为灌区农业发展提供着强劲的动力。现在的人民胜利渠渠首两岸绿树成荫,一派欣欣向荣,还将继续为灌区人民、水利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