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河北辛集市政府官网10月28日公布的一份《辛集市2021年10月城乡特困公示》,详细列出了城乡特困人员所属的街道(乡镇)、社区、姓名、性别、详细身份证号、特困类别和每月供养金额。被公开个人信息的特困群众有2001人。11日晚间,辛集市政府办工作人员表示,会立刻查找网页并作出处理。

两千名特困群众的隐私信息全网“裸奔”,辛集市政府官网着实给群众造成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容易使当事人遭到骚扰、诈骗等。更何况,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受到保护,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容侵犯。

这并非个例,此前河北邯郸丛台区在公示农村特困供养金发放明细时,公开了村民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类似问题也存在于不少乡镇政府官网。

打造数字政府,增进民生福祉,这些美好愿景往往需要见于细微。在官网上进行特困人员信息公示,既是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接受监督,也能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提高办事效率,本意是好的,但不意味着信息能以这种不打马赛克的方式告知天下。个人信息要公布到哪个程度,有法律的标尺,还有情理的考量。如果最起码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都没有保障到,省心就会变成闹心。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类似的问题,也绝不能再出现。

人们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升,也是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政务服务,尤其是基层政务服务的水平也随之提升。只有做到依法、善为,才能让服务为民更有温度,更深入人心。(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