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实数据为基础,市民或返工人员自行申报,红、黄、绿三色二维码动态显示个人疫情风险等级,不用繁琐的手工登记就可以便捷出行、就医、务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码成为了抗“疫”标配,甚至被称为疫情期间的第二张“身份证”。

  健康码对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好处显而易见。相比此前的防疫关卡靠手工登记,居民不再需要重复填报各类健康表格,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员接触,降低了感染风险。对于基层工作者而言,健康码的推行也使得村(社区)疫情排查更加高效,极大地减轻了工作负担。

  不过,健康码的推行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和智能手机等设备,这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智能手机,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对那些还在使用“老年机”、不会或没有智能手机的“扫码困难”群体,特别是老年人来说,特殊时期的正常生活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受到影响。

  在网络上,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老人无法乘坐公交、地铁或进超市购物的信息不时出现,进而引发了健康码对老人“不友好”的担忧。

  诚然,在健康码的使用过程中,“扫码困难”的老人等群体确实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但若因此“因噎废食”,则未免不合时宜。健康码的推行是为了精准防控疫情及分类有序复工复产,用好、用准健康码,让更多的人安全出行、健康生活才是这一抗“疫”方式推广的题中之义。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地区针对“扫码困难”群体的一系列措施,都让人感受到了推行健康码、全民同心抗“疫”过程中的温情。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香积社区工作人员手绘“地图式”健康码指南;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为63名无智能手机的老人准备实物版健康码;宁波市镇海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启用实名登记健康核验平台,用身份证即可读取健康码;海南健康码上线“数字码”核验功能,老人及不擅长使用手机的人群凭借“数字码”即可出行……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体现出了城市管理智慧,也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疫情防控正处最吃劲阶段,村(社区)工作人员要对自己负责的片区进一步做好摸排调查,对有“扫码困难”的居民做好帮扶,将推广使用健康码和人工登记有机结合。相关部门或组织也应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变通”推行健康码,确保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抗“疫”关键期,更要加把劲。各地要借助健康码等手段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也需要在推广落实时更加精准,给“扫码困难”群体更多关爱。(央广网评论员 王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