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农村卫生条件改善工作,在各地风风火火展开。但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些农村,由于设计缺陷大、工程质量差、后续保障弱,5年来,政府投入过亿元改建的8万余个厕所弃用超过5万个。笔者认为,这个结果实际上已经超出“形式主义”的范畴了,必须追责。

客观地说,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办不到群众的心坎上,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领导的决策和执行力问题,也涉及财政部门的项目拔款是否到位,同时还牵扯到工程的施工以及验收等等,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是否真正把百姓的利益落实到千家万户。

改造厕所,群众都叫好,尤其是在寒风彻骨的北方。可为何办不好?相信也会有很多理由。一提厕改,总是要和水联系在一起。同样,在一些干旱缺水的地方,也要用水冲式厕所的理念来改厕。这种僵化教条,也是让厕所革命无法彻底的原因。这个责任应该由哪个部门承担?其实,责任界限再明了不过了。

至于改厕中有水的马桶放在何处,更是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面子工程上的,还说得过去;非面子工程的,往往在“改造也要有成本”的敷衍下,草草收场。如此深入民心的改厕工程,成为一些农村地区群众的闹心工程。一句“形式主义”,岂能将厕所革命中的藏污纳垢推脱得一干二净?

8万个厕所,5万个废弃。这个账,谁都算得明白,但却很难拎得清。其关键,政府的钱,浪费些、“形式主义”些“不心疼”。孰不知,这“不心疼”的背后,是一种渎职行为呢?

无论哪一级干部,树立政绩观并没有错。但是,政绩要建立在对党和政府事业忠诚,对人民群众褔祉极端负责的基础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也是无法避免的了。据报道,一些地方为完成厕所改造数量的考核指标,连没人住的院子也安了厕所。这样的作为,严重背离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但愿农村厕改的惠民工程让群众能够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实惠和温暖。(央广评论员 许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