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独家报道

央广网

6个瞬间记录天安门城楼上的“央广之声”

2015-09-02 13:03: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宁静)从开国大典到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从改革开放后1984年国庆大阅兵到新世纪以来天安门前举行的历次大型活动,66年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几代广播人走上天安门城楼,亲历了新中国多个重大历史时刻。他们中有播音员、记者、技术人员:丁一岚、齐越、梅益、胡若木、潘婕、林田、夏青、刘振英、王欢、方明、常亮、王琦、林光、于芳、丁然……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天安门城楼上新中国进步的足音经由他们的话筒传遍神州大地。

  1949年 开国大典:用“笨办法”录制的现场音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杨兆麟,曾负责安排“开国大典”广播稿的撰写和播出工作。他在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提到,由于设备简陋,出了天安门广场的音响无法传回设在天安门城楼下面的机房。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检阅部队需要乘阅兵车从天安门广场中央驶向东长安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兆麟在阅兵彩排时乘坐采访车,紧随检阅车之后录下了朱德总司令在检阅过程中的全部音响。10月1日当天,就用这段音响来代替了朱德总司令的现场音。从第二年的国庆节开始,广播技术有了改进,这种“笨”办法也被淘汰了。

  1959年 国庆十周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多次强调保障中央台机位

  1959年的大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1次国庆阅兵,首次“逢十大阅”。自那年之后,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改为群众游行、焰火晚会等其他方式进行庆祝。

  在60年代前后,电视还不普及,广播的重要性显得非常突出。从开国大典开始,中央台的转播台就设置在天安门城楼上。随着时间推移,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中央领导和嘉宾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特别支持,是很难协调转播台的位置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时政记者刘振英回忆,周恩来总理曾经多次强调,中央台的机位、话筒安放等都要优先照顾。周总理表示,虽然观礼的人很重要,但是中央台的机位必须保障,让全国人民都能听清楚庆典仪式的盛况更重要。

  1976年 毛主席追悼会 :全国只听见一个人的声音

  1976年9月18日,对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前辈方明和刘振英来说,紧张而沉重。刘振英是毛主席追悼会的转播稿撰稿人,方明则是播音员。

  刘振英回忆起那天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每次大型的转播报道,我们都要计算好时间,以防转播稿念不完或者出现空档。那次的转播稿我写了一千九百多字。为了保证追悼会准时开始,我给主持追悼会的首长准备了一个小收音机,他听到广播报时后,再宣布追悼会开始。我们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这个转播任务。”

  “天安门前搭了一个主席台,我们的转播点就在西观礼台东侧的指挥台上。抬头望下去的时候,底下是黑压压的默哀方阵。”方明说。

  “不仅仅是广场,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听我一个人的声音。”方明说:“那个时候压力真地特别大,15分钟的直播结束之后,我两个手心里全是汗。”

  1984年,参加阅兵直播和晚上庆典晚会的播音员:方明、王欢、常亮、黎江(从右到左)。

  1984年 国庆35周年阅兵:解说空中梯队“分秒不差”

  国庆35周年的转播,播音任务再次落到了方明身上。“这次是我和王欢搭档,两个人一共2万5千多字的稿子,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不能出一丝差错。因为那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次阅兵,我们两个人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就显得格外重。”方明说。

  就拿飞机梯队来说,因为飞行速度不同,第三梯队和第二梯队中间要有一分钟的间隔。“当时,我们在天安门东侧的转播室里,底下机械化部队的轰鸣和天上飞机呼啸的声音都很大,根本无法分辨。”方明回忆说:“如果天气好,看到飞机尾部拉出烟雾,就可以开始。然而当天北京的天气并不是很好,天上云雾很多,根本没有办法。”

  当第二梯队的飞机飞过之后,当时的转播指挥告诉方明,说第三梯队飞机来了,赶紧播。但方明却坚持说,“我看着表呢,还没到。”

  等着手上的秒表指针转完一分钟,方明的第一个字正好开始。声音和第三梯队飞过天安门的时间分秒不差!

  1999年10月1日,于芳(右一)、丁然在天安门城楼上。

  1999年 国庆50周年 :创新多种直播手段

  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于芳,1984年作为备份主持人参与了所有的前期彩排。1999年,她成为正式播音员的她登上天安门城楼,直播国庆50周年阅兵盛典。于芳回忆,那一年的转播稿修改了十个版本。

  与其他年份不同的是,1999年,中央台的直播台位于在天安门城楼的西边。这意味着,播音员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自东向西来的阅兵队伍。于芳回忆,那一年,播音员几乎是以盲播的状态完成了工作。

  虽然面临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于芳回忆,在1999年的国庆阅兵直播中,中央台仍旧采取了不少创新手段。为了将现场的标志性声音传递给听众,技术人员花费了不少力气。“比如国庆时的升旗仪式,要想把国旗班整齐的脚步声从广播中传到全世界,技术部门专门有人拿着话筒跟在国旗护卫队的后面收集声音。就在正步声、礼炮声中,我们同步念着解说词。”

  2009年 国庆60周年:增加少数民族语言直播

  相比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直播首次增加了藏语播音,同时优化完善了以往转播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谈起数十年的经历,中央台的广播人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

  于芳说,“我们广播电台从一开始就没有缺席,今后也永远不会缺席。”

  方明说,“我和所有中央台的同事们一样,我们都是历史声音的记录者。”

  刘振英说,“我是一名记者,这就是我的位置。无论历史多么恢宏,我只是它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记录者。”

  60年时光荏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代代广播人用声音记录着新中国进步的足音。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期待从天安门城楼上传来的声音吧!

编辑:龙明洁

关键词:天安门;城楼;央广;声音;记录;历史

说两句

相关阅读

阅兵天气:2至3日天安门地区以多云间晴为主

2015-09-02 08:19:00

京天安门周遭最严管制 公交配“红袖标”

2015-09-02 08:19:00

抗战阅兵最年轻将军将领衔战机编队飞越天安门

2015-09-02 08:1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