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独家报道

央广网

昔日“中关村”再崛起——辽宁三好街的“新故事”

2016-12-21 11:10:00 来源:央广网

  90年代的辽宁三好街,毗邻东北大学东墙外,就像北京的中关村,曾被称为沈阳的“硅谷”。“当年要说沈阳哪里最热闹,我们三好街肯定算其中一个”,在这里开了几十年电脑维修店的老板笑着告诉央广网记者(微信:cnr_cnr)。

  

辽宁三好街

  当年的三好街,全长2.7公里、总占地面积30公顷,相继矗立起维用科技、南科等8所大厦,建立了东科、桑地、东软等4个电子市场,开办的企业数量达到1900家左右。成为当年“沈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着整个东北地区高新产业的繁荣。但到了90年代末20年代初,由于融资、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等诸多原因,三好街上的很多企业在繁盛后,纷纷倒闭或是搬到了北京、深圳等地发展。很长一段时期,曾经繁华的科技大街寂寥下去。

  近几年,曾经冷清的三好街却不知不觉又热闹起来。在“三好街高新技术园”内,记者看到了很多初创或是正在发展的企业在里面办公,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在此集聚;东软集团、新松机器人等享誉国内外的高新企业,在这片曾经的科技沃土里孕育生根发芽,渐渐枝繁叶茂。

  三好街的“新故事”已然拉开大幕。

  三好街飞出的“金凤凰”

  距离东软成立,已经过去25年。当时,33岁的东北大学教授刘积仁就是在三好街上成立了第一家店,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现在,这个三好街上的小门面已经变成了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智能互联产品、平台产品以及云与数据服务的上市公司。在中国已经建立了8个区域总部、10个软件研发基地。

  

东软刘积仁接受记者采访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当年的大学教授已经变成了东软集团的董事长,61岁的“老创客”刘积仁依如几十年前一样干劲十足。“东软的目标是:扎根东北,辐射世界”,他充满信心。

  同样从三好街走出来的,还有“中国工业机器人诞生的摇篮”——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创业的时候真是‘一穷二白’”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在采访时对记者坦言,刚成立时新松仅有40人,没有资金、没有厂房、没有社会资源。靠着几张图纸开始研发的沈阳新松机器人,如今生产的触角已经覆盖了100余种品类,拥有了600多项国家专利,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走在了国内甚至是世界机器人行业的前列。

  

成排的机械手臂在忙碌

  在新松生产厂房参观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几乎没有看到工程师,一排排的机器人在忙碌的进行着取货、搬运、装配等各项工作。“现在新松大部分厂房都是无人化作业,机械臂可以负责拧螺丝、焊接、运输、清洗等各项工作”,徐方指着身后正在工作的机器人自豪的对记者说,“你现在看到的所有新松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最核心的应用程序,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研发的”。

  

新松厂房车间

  现如今,除了新松、东软这些“老牌”的企业,“三好街高新技术园”内汇聚的新兴高新企业也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园区内共集聚了各类科技企业9567户, 年营业收入达到451亿元,税收收入达到17.2亿元。其中,仅三好街一条街内就聚集了7140户,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实现税收收入5.3亿元。2015年1至10月份,新增企业986户。

  世界机器人大会10月份在京召开。会后,新松集团总裁曲道奎接受了记者专访,他坦言,辽宁是共和国长子,是重工业基地,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随着经济规律的变化,产业势必会经历从起步、发展、成熟到逐渐衰落的过程,像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鲁尔区等。虽然,东北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相较于南方还是比较滞后。但是,我们也有东软,新松等在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都很优秀的高新企业。东北正处在一种产业转变的关键期,人们可能需要给东北时间来蜕变。

  老工业基地的“新名片”

  “高新产业、智能制造是未来大的发展方向,会成为振兴东北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排头兵”,曲道奎告诉记者,东北的传统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保持一种稳定的发展状态。但未来真正的竞争点还是集中在新兴战略产业上。

  “遍地开花闹”,目前,东北地区除了辽宁,在黑龙江,成立于2014年的哈工大机器人作为后起之秀,已经在国内布局了5个基地、11个业务中心,在海外建立了5个海外办事处;在长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和亚洲最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企业除自身带来的价值外,还会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曲道奎强调,不仅可以支撑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制造模式的变革、提供高新人才“回巢”工作的需求,还可以加强地区高新企业的汇聚效应。

 

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介绍机器人生产

  “现在你看到的这间车间里装配的机器人,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其它厂商提供”,徐方对记者说到,新松目前的生产环节70%都是外包的。他谈到,机器人产业所需的技术和零部件非常多,所以它的研发对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我们现在努力把规模做大做强,把机器人的产量做上去,东北地区甚至是国内范围内给我们做电机、检测机的企业,才有生产的积极性。

  在参观新松车间时,记者发现正在调试机器人的几名工程师都很年轻,“我是东北大学数字控制系研究生,毕业4年了”,刚刚工作完的小梁说,“虽然我老家不在东北,但是,我一直想从事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相关的工作。大学在新松实习了一段时间,感觉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且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得到很好施展,所以毕业之后直接留了下来。”现在的他已经在沈阳安家了。

  东北经济再次崛起的强心剂

  “东北的人才教育和工业基础在全国范围内都不错,这为高新产业在东北的发展积蓄了后续力量”,曲道奎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活力调动起来。活力由人来带动,所以人才是关键。未来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把存量人才留住,把增量人才引进来是东北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曲道奎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

  “人才的流向在慢慢发生变化。过去的人才希望进制造业、军工、国有企业,而现在他们则更希望在互联网等高新企业工作。所以,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一个平台去承载这些人才的需求,就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刘积仁在专访对记者说到,东软在东北有一万七千名员工,每一年还都在招聘高新科技产业人才。下一步,东北的发展需要创造出更多面向未来高新人才的就业机会。

  “现在的东北有了高新产业这张新的名片”,徐方说,可能外界对东北经济仍有些质疑的声音,但百闻不如一见,我们随时欢迎大家来新松看看。此前,宝马公司全职供应链的副总到新松公司来考察,他没有想到沈阳还有这样的企业,并有意将海外的供应链转移到我们这里来。

  

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在东北经济疲软时期,以东软和新松为代表的东北的高新产业,像一剂强心剂带来了经济振兴的希望。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控力,以及在前行路上从不松懈的创新理念,是厚重的东北经济再次崛起最核心的底气和信心。

  现如今,当记者来到辽宁三好街,人头攒动、热闹依旧,一块“创业创新大街”的蓝色标牌格外显眼,在它旁边不远处便是投资了1.5亿,建筑面积约10000平米的三好众创空间,入驻的几十家高新企业在这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央广网东北经济探访报道组 记者 王晓蕾 摄影 陈兆国

编辑:李江雪

关键词:东北;经济;发展;机器人;高新产业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带着家乡的味道“出关东”

在距离齐齐哈尔2400公里的福州,也有一份游子的乡愁在落地生根。走进这家名叫“南烧北烤”的店里,迎面就看到电视上循环播放着《舌尖上的中国》里关于齐齐哈尔烤肉的片段。

2016-12-20 11:19:00

【我的东北我的家】带着家乡的味道出关东

在距离齐齐哈尔2400公里的福州,也有一份游子的乡愁在落地生根。走进这家名叫“南烧北烤”的店里,迎面就看到电视上循环播放着《舌尖上的中国》里关于齐齐哈尔烤肉的片段。

2016-12-20 10:58:00

我想回家

飞机正在缓缓下降,陈溪怀着期待从舷窗往下看,熟悉的黑土地已经被白雪包裹得严严实实,结了冰的松花江像一条银色缎带蜿蜒其中。这里,就是陈溪的老家——哈尔滨。

2016-12-19 11:39: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