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网络媒体走转改】在江兜寻找美丽乡村的文化印记

2017-01-13 08:2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福州1月13日消息(记者 巩盼东)“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江兜村位于福清南大门新厝镇中部地带,是著名侨乡,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在江兜村,记者看到硬化的乡村小路边常常有几平米的“自留地”,上边种着蔬菜,还有没成熟的木瓜,讲解员说这以前都是露天的茅厕,后来经过填充改造,种上菜果,村民自产自用。

  村中小河水

  穿行于乡村之中,听到小河水静静流淌,看到房屋错落有致,真是“山清水秀地干净”;一些建造精致的小洋楼也体现出村民家境的殷实;公园、篮球场、台球室等配备一应俱全。最美休闲乡村名不虚传、令人心动。

  同样令人心动的是江兜村浓厚的文化氛围。

  江兜村的传统建筑

    村落、民俗和八景

  江兜村受莆仙文化影响,传统建筑风格是宫殿式建筑结构,其传统村落保护良好,是江兜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三座厝建于康熙年间,共83间,其结构达到防震作用,是研究传统村落的典型实物资料。从附近小洋楼顶层俯视三座厝,可知其规模宏大,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感。王高宗古屋建于1920年,其屋檐下的结构大多雕刻着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十分逼真。

  村中的戏台

  江兜村传统民间文化氛围浓烈,全村有5支文艺宣传队,即车鼓队,腰鼓队,农村文艺宣传队,老、中年舞蹈队和十音八乐吹奏队,还有一个木偶戏剧团。社火、书画、面塑、管乐曲艺等民俗民艺闻名遐迩,其中车鼓舞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兜古称江皋,其祖先从南安迁来,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文化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佛庵、大帝殿、朱子书院、明善寺等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与昭灵庙、韶溪亭、唐兴寺、安民社等名胜古迹组成了著名的“江兜八景”,即南山春色、仙岭松烟、千佛晨钟、韶溪夜月、蜃楼海市、鹭岛渔灯、朱子书声、昭灵晓旭。

  居民在公园中散步

  党员引领 党侨共建

  在文化的传承和建设方面,江兜村党员的引领作用凸显。

  村里共750户2600人,其中党员78人。党总支发挥“民间文化氛围浓厚,传统村落风貌完整”优势,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文明乡风逐渐形成。

  首先组建队伍,选派10名党员担任9个主要民间文化活动场的“管理员”,实行义务管理,负责民间文化活动场所的维护、活动的牵头组织、活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

  其次,制定职责规范,将党员们的奉献情况载入荣誉榜,年终开展履职汇报和民主评议工作,促进党员更好发挥作用。

  最后,立足优势,挖掘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村庄面貌改造提升中,将侨乡文化、家风家训、乡贤文化、朱子文化等有机融合,守护村民的精神家园。

  同时,江兜村党组织积极联系海外侨胞和新生代侨界人士,倾力引资引智。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召开座谈会,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和发展思路,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引进的侨资不仅投入到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方面,也投入到教育、文化等领域,相继建成江兜华侨小学教学楼、江兜华侨中心教学楼、科学楼,逐步完善村文化综合大楼等。

  村民在小路上穿行

  美丽乡村 造福乡亲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在江兜村,我们看到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内在之美。干净整洁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满面幸福的村民,是江兜村对美丽乡村建设所做的注解。

  全国人大代表、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朱虹在接受中国文明网采访时曾说:“文化是发展的灵魂。我们准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挖掘村里的优秀文化,重点打造孝文化、好人文化,做成文化墙,老百姓天天看,就会耳濡目染地受影响,要通过文化涵养人,让人想留下来。”

  村民所作的诗

  江兜村里有很多面文化墙,其中有一块上写着一位村民为“江兜八景”所作的诗。据江兜村书记王武林介绍说,这位村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喜欢读书,尤其善于对联,出口即来。其诗全文摘抄如下:

  观江兜八景有感

  仙岭松烟袅袅升 昭灵晓旭连水天

  韶溪夜月净如练 南山春色绿湛蓝

  千佛晨钟催人奋 朱子书声陪栋梁

  蜃楼海市生万象 鹭岛渔灯灿海天

  烟波异国椰蕉雨 怀旧返乡山水欢

  落日白云游子意 炎黄后裔恋梓桑

 

编辑: 龙明洁
关键词: 美丽;乡村;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