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金砖故事 魅力厦门]门诊量年增长20% 一家社区医院何以吸引每日近两千人就诊?

2017-08-09 23: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厦门8月9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如果是几年前,我看病一般会去大医院,但是现在,基本都在社区医院。社区医院可能看病取药15分钟,省掉去大医院的时间可以干别的。”莲前社区居民陈燕红告诉记者。

  已是下午三点左右,陈燕红出现在厦门莲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厅内,径直走到三楼,敲开了当日坐诊的专家刘长勤的门。楼下依然人来人往,取号、去预约医生诊室问诊、取药……在这座五层楼高的社区医院,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和陈燕红一样,莲前社区的居民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看病尽量不去大医院,而是就近在这座社区医院解决,除非遇到大病。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居民对这所社区医院的信任之上,信任的基础则源于“分级诊疗”的切实落实。厦门市思明区莲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见证了厦门分级诊疗改革的整个过程,并成为分级诊疗的“全国样本”。

  一名患者,三师共管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个“老大难”问题,厦门也不例外,据莲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白志贤介绍,此前厦门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且常见病、慢性病人门诊就诊占比高———接近80%。与此同时,社区医院却常常“无人问津”。为此,厦门率先全国实施“慢病先行、两病起步”的策略,自2012年起,以糖尿病、高血压为切入点,探索慢病分级诊疗模式,建成“糖友网”和“高友网”。核心是“三师共管”,就是每名签约入网的慢病患者,都由一名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一名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和一名经过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提供诊疗照护与健康管理。

  

  白志贤告诉记者,专科医师主要负责诊断、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下社区巡诊带教。全科医师负责执行专科医师的诊疗方案,掌握病情变化,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时反馈给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负责随访与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负责安排下次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等事宜。

  

  当天下午,正值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刘长勤在医院坐诊,每周三下午,是他在社区医院固定的坐诊时间。刘长勤告诉记者,看病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让社区医生在做帮手的同时学习业务,通过这种模式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据了解,2015年以来共计200余万诊疗人次“下沉”到社区首诊,居民在签约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意愿达85%。

  家庭医生入户签约

  在“三师共管”的基础上,厦门进一步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中,基层全科医师担当家庭医生的角色,作为签约服务与管理的核心主体,联系预约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及安排健康管理师,共同为签约对象实行“三师共管”服务,使签约居民享有更多便利。

  

  截至2017年6月,厦门已经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7万人,签约覆盖率27%,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覆盖率达56.66%。2016年,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率达到了60.77%。

  门诊预约 差别定价,一年节约800多元

  

  除了“三师共管”和家庭医生签约以外,记者了解到,厦门还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分级诊疗,提升市民健康服务质量。

  在莲前社区,前来就诊的居民几乎不用排号,白志贤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覆盖全市的预约挂号。在厦门市卫生信息微信平台(美丽厦门·智慧健康),市民可微信预约挂号,还可查阅个人健康档案、检查检验结果等,极大方便群众跟踪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而在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刘长勤在社区定期坐诊的十多年来,他也见证了整个门诊量风变化。“01年我刚来社区时,门诊量只有500人每天,现在每天门诊量在1500-2000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为20%左右。”刘长勤告诉记者。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行分级诊疗,厦门还在医疗费定价和基层用药问题上下足功夫,通过实行差别化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参保对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由社会统筹基金报销500元,在三级医院门诊就诊个人自付比例为30%,在基层就诊个人只需自付7%。

  为了解决基层“缺药”和长处方用药问题。基层允许使用基本医保药物目录药品的同时,慢病签约病人可享受长处方用药。“门诊费用一年可节约828元,既保证了居民在家门口看病拿药的需求,减轻了患者去大医院排队的辛苦,而且节省了门诊费用,医保报销比例更高,药费支出更少。”白志贤说。

编辑: 巩盼东
关键词: 金砖故事;魅力厦门;社区医院

[金砖故事 魅力厦门]门诊量年增长20% 一家社区医院何以吸引每日近两千人就诊?

“如果是几年前,我看病一般会去大医院,但是现在,基本都在社区医院。社区医院可能看病取药15分钟,省掉去大医院的时间可以干别的。”莲前社区居民陈燕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