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创新中国】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这座城市有何吸引力?

2018-10-31 11: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杭州10月31日消息(记者王晓蕾 王蕊)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两个关键问题,全面系统阐释浙江的八个优势,提出改革发展的八项举措;15年后,八八战略引领浙江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浙江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2013年,浙江省被工信部批复为全国首个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2015年,杭州入选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7年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3216亿元,高于GDP增速13.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浙江杭州不仅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城市样本之一,更成为全国年轻人眼中最有吸引力的城市。

  从扛锄头的农民到穿着格子衫的年轻人

  晚上9点,杭州云栖小镇依然灯火通明,作为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这里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热闹。

  林春青是园区内最早入驻的一批“老创客”,三年前在这里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硬功馆”,主要从事智能硬件研发,他说刚来到这里时周围还是一片片野地,“我记得第一次过来,跟着导航绕来绕去绕到了农村里,后来问了当地的村民才找到这里。”

  林春青和他的创业团队(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摄)

  变化发生在最近几年,2012年12月,西湖区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扶持意见(试行)》;2016年,杭州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活力之城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建设创新创业载体、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制度等方面提出了37条建议,极大的促进了园区的人才、产业的集聚。

  从此,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路也宽敞起来,随着入驻的创新企业越来越多,林春青口中所说的扛着锄头的农民已经被穿着格子衫、带着眼镜、背着双肩包的年轻创客取代。

  目前,云栖小镇已有从业人员8500多人,其中引进各类人才超过4000名,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47人,省千人才10人,国千人才5人;注册企业822家,其中涉云生态的企业526家。

  “这边的配套很齐全、还有政策上的支持,最主要是创业氛围非常好。”林春青的家离这里30公里远,但他仍然坚持把企业开到了这里,“楼上楼下都是做硬件系统的,平时可以经常交流;管委会也会组织一些创业企业和上游公司的对接活动,这些对我们创业者有比较大的支持。”

  特色小镇百花齐放 差异化成“生存之道”

  离梦想小镇不足20公里的硅谷小镇,也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产业特色小镇之一。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在政策的有力支撑下,硅谷小镇得到了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小镇的注册企业有1055家,其中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19家、特色产业13家、杭州市级孵化器2家、创业团队58个等。

   杭州硅谷小镇(受访者供图)

  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设特色小镇,成为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举措。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硅谷小镇……这些散落在杭州的创新园区,尽管地域面积不到半个西湖大,但却蕴含、承载着创新发展的蓬勃基因。

   “虽然现在园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相较于其他几家发展比较成熟的小镇,硅谷小镇本身也是一个‘创新企业’,在园区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处于探索期。”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邱国恒坦言,杭州创新创业氛围好,最近几年各个特色小镇雨后春笋般崛起,竞争比较激烈。

  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机器人小镇聚焦人工智能……邱国恒认为,特色小镇不能都走同一条发展路,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避免同质竞争。

  为了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硅谷小镇把目标定位在为急需用地空间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总部用地。“我们小镇主要围绕数字经济等创新型企业招引,涵盖物联网、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以小型的总部经济作为我们主要的招引对象,一般以出让10亩左右的小量地块为主。招引供地企业坚持‘四自’原则:自带产业、自带税收、自带商业、自带人员。”邱国恒表示,未来园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努力,在硅谷小镇落地45家以上创新型产业总部集群,形成1.5-2万高端人才集聚区。

  人工智能“牵手”实体经济 助企业转型升级

  相较于“年轻”的创业产业园,发展了32年的杭州传化集团算是一位制造业的“老大哥”。这家创立于1986年的企业,主要业务涵盖化工、物流、农业等领域。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等新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制造业,也给物流行业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如果只做传统物流,很快就会被其它的企业替代掉。”传化智联副总裁沈建康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传化智联副总裁沈建康(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摄)

  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新的动力,摆在了传化面前。  

  物流是传化集团的传统业务,从开始只是为传化的制造业服务到后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板块,再到现在涉足大数据和建设覆盖全国的传化网。“如果我们不能持续创新,不断转型升级,现在早就被其它企业替代了”,沈建康喜欢把进入物流产业比作传化集团内部的一次“创业”,“从公路港物流模式的探索实践,到现在的传化网打造,都没有成熟的样本可以参考,所以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

  

传化智联公路港(受访者供图)

  为了牢牢抓住发展机遇,跟进时代的步伐,近年来,传化智联把传统物流与大数据相结合,通过智能物流系统打通供应链各环节,服务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着中国的生产制造业,我们计划打造一个中国的物流大脑—‘传化网’,能够在这张‘网’中进行指挥、调度、监控,用户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应用、分析知道货物的流向。”沈建康表示,以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抓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中国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

  截至20186月,传化网已覆盖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城市,累计为461.2万个司机及车辆、17.7万物流商提供了服务,降低了所在区域工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40%;平台内金牌司机收入从每月数千元提升至超2万元。

  像传化集团这样的企业在杭州还有很多。几十年前的杭州在经历了国企改革的阵痛后,聚集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娃哈哈、农夫山泉、吉利汽车、荣盛石化……这些流淌着浙商“血脉”的老牌民营企业对杭州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要成为这个时代的企业,就必须要紧跟着这个时代的步伐走。”沈建康对记者说到。

编辑: 郅怡婧

【创新中国】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这座城市有何吸引力?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两个关键问题,全面系统阐释浙江的八个优势,提出改革发展的八项举措;15年后,“八八战略”引领浙江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浙江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