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从心之年】全国政协委员郭华东:“眺望”地球40年 用遥感记录祖国

2019-03-11 16: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记者 王启慧)“遥感是最能在宏观尺度上看到一个国家环境变化的技术。”对于长期从事遥感事业的中科院院士郭华东来说,祖国的变化他了然于胸。

  “深圳怎么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在的超大城市,一个静静的海边小村庄怎么变成一个超级大港口,贫瘠的乡村怎么变成了高楼崛起的城市群,广阔农田、戈壁出现了高铁、高速公路等等,这些通过遥感都非常清晰地记录了下来。”郭华东出生于1950年,从事遥感事业至今的42年,也是他借卫星之眼眺望地球、了解祖国变化的42年。

  

  2019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郭华东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1973年,郭华东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开始了对地球的亲密探索。“我那时候对关于地球的事都非常感兴趣。”大学毕业后攻读雷达遥感专业研究生,郭华东第一次接触遥感,他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不自觉地就笑了起来:“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借卫星之眼 了解祖国变化

  遥感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面上的各类地物。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郭华东是伴随着中国的遥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遥感可以广泛应用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本身来讲它是一种战略高技术,代表了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水平。”

  郭华东说,以前一直担心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以嫦娥4号登陆月球背面、天眼工程、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一些高科技成果正在显示我们的科技进步。”郭华东有感于祖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并深深为此感到自豪。“祖国的变化太快了,特别在夜晚的灯光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变化幅度实在很大。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年变化特别大。”

  “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国际上排位越来越靠前,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同时郭华东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中国发明、中国创造、中国原创的科学发现还是太少。他认为,我国科技创新还要不断发力前行,特别是基础研究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科研人员的创新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这些年来,郭华东利用遥感和数字地球手段观测环境、沙漠、森林、植被、遗产和矿产,也见证了城市发展。他在遥感中看到壮美山川,也在遥感中看到被地震破坏的城市如何重建。不止于国内,郭华东和他的团队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将浩瀚星空和地球作为工作内容,让郭华东拥有了全球化的视野和对这颗星球不一样的浪漫情怀。

  今年两会上,郭华东提出了一份《建立我国科技创新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工作机制》的提案。他认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到的17个目标与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美丽中国、数字中国、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是高度吻合的。

  

  2013年6月,郭华东在柬埔寨库仑山进行实地考察。(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供图)

  “如果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联合国的技术促进机制结合起来,围绕着中国和联合国战略共同发力,这就是双赢的局面。”郭华东自去年起被联合国秘书长聘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10人专家组成员,同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在他看来,提出“中国方案”,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为联合国作贡献,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从事科研的人如果觉得苦 那他注定成为不了一个科学家”

  科研,意味着忍受寂寞、善于沉思、勤于奔走。当记者问是什么使他始终坚持做科研时,郭华东笑笑说,这事充满乐趣,不用坚持。

  

  2013年9月,郭华东在玉树进行地震灾后遥感验证。(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供图)

  “一般人可能以为做科研是件很苦的事,但如果科研人员也觉得这是件很苦的事情,他注定成为不了一个科学家。”郭华东说,平常上班很忙,要开会、出差、跑课题。反而周末、放假的时候更可以全身心投入研究,这是高度自由的时间,对他来说也是放松的时候。说这话时,郭华东一改谈论专业时严肃的表情,脸上透着腼腆和发自内心的快乐。

  郭华东的夫人打趣他:“看你一天到晚忙来忙去,别人看着苦,你自己倒很快乐的。”他自己觉得,把工作当苦差事,肯定是做不下去的,做着做着就会转行了。

  “做科研如同在大海中行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都要坚定前行。”他希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能够相信,科学总是钟爱那些把自己献给科学事业的人。“如果能做到,你将成为永远为自己骄傲的人。”郭华东认真且坚定。

  “这是我热爱的事业,也是终生追求的事业”

  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如今,郭华东也从当年“对地球很感兴趣”的青年成长为空间地球信息科学家,迎来自己的“从心之年”。

  “我心里默默地想着祖国给我提供了好机会,我对祖国应该有什么样的贡献?坦率地说,这是我经常想到的事情。”郭华东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年龄已不是创新的最佳时期,最大的任务应该是将经验传递给年轻人,让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这是他给自己“从心之年”列的第一个任务。

  “将我的经验、建议形成咨询报告递交给决策者,也为国家智库建设作贡献。”既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事,也是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建言资政”的具体诠释。

  对于郭华东而言,“从心所欲”就是要做自己所爱的事情。这些年,他还有另一个钟情的科研方向,那就是把月球作为空间对地观测平台的“月基对地观测”研究,目标于将来建立月球对地观测系统,对地球实现稳定、长期、有效的观测。郭华东说,这就是他最爱的事情,是他终生追求的事业,也是他的“从心所欲”。

编辑: 田甜

【从心之年】全国政协委员郭华东:“眺望”地球40年 用遥感记录祖国

“遥感是最能在宏观尺度上看到一个国家环境变化的技术。”对于长期从事遥感事业的中科院院士郭华东来说,祖国的变化他了然于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