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2+1”秦巴山区百姓有了贴身“健康管家”

2019-07-05 19: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汉中7月5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六月三伏热,闲言难谈得,时常要注意,小心蜂子蛰,避免吃大亏……”傍晚,吃完晚饭的镇巴县的百姓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广场上,在富有陕南特色的民歌小调中,一边纳凉,一边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健康知识。在陕西汉中镇巴县,由医务人员组成的健康宣教队,用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宣教变成了百姓们如今习以为常的“娱乐活动”。

由镇巴县医务人员组成的健康宣教队,正在对百姓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突出县……”短短的两年时间,“2+2+1”的健康扶贫模式让镇巴县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秦巴山区小县声名远扬,吸引了省内外96个县(区)相继前来考察取经。

  如何做到这一点?高桥村村民牟文贵的故事也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2012年,牟文贵因一次意外不慎踩空摔下山梁,导致膝盖粉碎性骨折,高额的手术费,让他放弃了治疗。

  因为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牟文贵的膝关节异常膨大,病情逐渐加重,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在镇巴县,和牟文贵一样因病致贫的人不在少数,“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愁断肠”,曾是这里患病贫困群众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镇巴县贫困村129个,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17639户48968人,其中因病致贫745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2.2%;因病致贫1862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8%。其中,因病致贫、返贫是最主要的贫困因素。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6年,镇巴县整合新农合、大病救助、社会帮扶等,将贫困人口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由58%提高到86%以上。同时,启动了健康扶贫工程,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贫困山区最深处,满足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镇巴县抽调县、镇、村三级医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

  至此,由1名村医、1名村卫计专干、1名镇级医生、1名镇级公卫专干和1名县级医务指导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成立。这种称为“2+2+1”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正式推行。短短几个月,686名医生、178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对贫困户的上门服务全覆盖。

  牟文贵也迎来了人生的新转折。

  2017年7月,家庭签约医生团队来到牟文贵家中,为他讲解医保政策,打消他对医药费的顾虑,同时还为他配备了家庭签约医生团队,时时刻刻关注牟文贵的病情,慢慢地劝说他开始接受治疗。

  由于病情拖延的时间太长,他的病情已发展为右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只能截肢。

  所幸手术很成功。整个治疗期间,共计花费1.3万元,通过报销,牟文贵的实际支出只有1800多元。

  术后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复查,县级医院负责技术指导、业务培训,镇级卫生院负责进村服务、入户随访,而村医则负责送医送药、组织体检,牟文贵的信息也进入了健康扶贫数据平台。

  该平台中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结算与健康扶贫业务数据的互通共享,家庭医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研判,构建贯穿居民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数据链。利用医疗大数据对医疗机构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规医疗行为,使扶贫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据当地卫生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实行“2+2+1”的健康扶贫模式,全县慢病规范化管理率、控制率分别提高到70%和45%以上。同时还赋予了签约医生一定比例的二级医院专家号源、预留床位权限,对贫困人口开通预约诊疗、医保代办等特色服务。通过对签约患者实行“一病一方”和“一户一策”服务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83.3%、83.4%、72.7%和100%。

  随着病情好转,牟文贵也迎来了人生的春天。2018年3月,在镇巴县残疾人联谊的微信群里,牟文贵结识了32岁高位瘫痪的曹晓霞,相似的经历让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后,牟文贵从大山搬进了镇巴县高桥移民安置点,如今,夫妇二人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楼房,并开办了一家商店,妻子还兼职做淘宝客服,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这一切,曾经都是牟文贵“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编辑: 曹宇

“2+2+1”秦巴山区百姓有了贴身“健康管家”

“六月三伏热,闲言难谈得,时常要注意,小心蜂子蛰,避免吃大亏……”傍晚,吃完晚饭的镇巴县的百姓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广场上,在富有陕南特色的民歌小调中,一边纳凉,一边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健康知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