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宁夏晒70年“成绩单”: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3705万 累计减贫341万人

2019-08-30 19:5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30日消息(记者刘一荻)“唐代诗人韦蟾的诗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说明在唐代以前宁夏就很美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塞上江南今胜昔,现在的宁夏更美丽!”今日(3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发布会上,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说到。

  

  今日(30日),国新办举行“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发布会。(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经济发展:从工业一片空白到经济总量增长3278倍

  说起宁夏刚解放时的旧面貌,石泰峰这样形容:“宁夏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工业是一片空白,只有一家面粉厂、一座枪械厂和一些手工作坊。过去的宁夏没有一寸铁路,几百公里的黄河上没有一座大桥,首府银川市是‘一条马路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两只猴’。”

  曾经一穷二白的宁夏如今完全换了一副“新面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夏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推动经济发展,2018年地区经济总量达到3705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3278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宁夏三次产业均衡发展,人均粮食产量居全国前列,建立起了现代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以国能宁煤、共享集团、吴忠仪表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领先的优势骨干企业不断涌现。其中世界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还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成为我国继核电、高铁之外可成套向国外输出的装备和技术。宁夏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因煤而难,石泰峰认为,宁夏要通过创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黑做百”,还要“做到五彩”。同时壮大新兴产业,抓住“互联网+”机遇,抓住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要将特色产业真正做成优势产业,解决优质特色产品的营销模式,让更多“奖牌”成为“品牌”,提升产业产品的附加值。

  

  以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在宁夏不断壮大。(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此外,宁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与欧美、中东、东北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石泰峰表示,如今,宁夏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公路、水利、通信四通八达,“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成为了现实。2018年宁夏银川河东机场旅客吞吐量接近900万人次,银西高铁也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而首府银川市更成为了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脱贫攻坚:从“苦脊甲天下”到网购海淘、休闲自驾

  1949年以前,“极度贫困”是宁夏撕不掉的标签。百姓“家无隔夜粮、冬无御寒衣”的状况普遍,南部西海固地区更是“苦瘠甲天下”,1972年还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8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11708元,贫困发生率由22.9%下降到了去年年底的3%,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4%。宽带网络、智能家电飞入寻常百姓家,网购海淘、休闲自驾等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石泰峰告诉记者,从1982年到2018年,宁夏累计减贫341万人,相当于全区现有人口的一半,累计搬迁移民130万人,西海固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而在物质生活被极大改善的同时,宁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的到了极大丰富。“县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都有综合文化站,村村都有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已经不单是城市里的现象了,在宁夏的农村晚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农民群众也在跳广场舞。”截至目前,宁夏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8.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8%。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的5个市、24个县先后与固原市五县(区)建立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机制,“闽宁村”也因此诞生。20余年的山海相连,闽宁村由当时的8000多人增加到今天的6万多人,从一个小村闽宁村成长为闽宁镇,人均收入从500元到今天的1.3万元,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百姓脱贫致富“金沙滩”。  

  宁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兰砚。(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绿色生态:从“地上不长草”到“国际湿地城市”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宁夏仍和黄沙满天飞的景象划着“等号”。“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剖开一粒土,半粒在喊渴”,过去宁夏的自然条件似乎可以从这些顺口溜中窥见一二。石泰峰向记者坦言,历史上宁夏曾经水肥草美,后来过度开发,生态受到了很大破坏,再加上宁夏被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三面环绕,50%的国土面积荒漠、半荒漠化,中部干旱带极度缺水,生态建设在宁夏尤为重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夏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沙化、荒漠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全国第一个实行全省域封山禁牧,推动山川大地由“黄”向“绿”转变,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提高到2018年的14.6%。此外,宁夏更成为全国第一个逆转沙漠化的省区,涌现出了一批和王有德一样的全国“治沙英雄”。2018年,银川市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授予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全域旅游:“欢迎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句。黄河穿沙漠而过的壮美景象,正是出现在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景区。石泰峰告诉记者,宁夏虽然只有6.64万公里的面积,但却拥有雄浑的贺兰山、秀丽的六盘山、奇妙的沙坡头,还有有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近万年的贺兰山岩画、从战国时期至明代的古长城遗址和引黄灌溉工程遗产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如今更衍生出了黄河漂流、塞外露营等全新旅游体验项目,“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良好,宁夏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思路,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让游客来得方便快捷、住得舒适舒心、吃得有滋有味、玩得开心。“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要把服务搞好,让大家到宁夏去以后,感觉像在家里一样,真正地让心灵放松一下,好好度个假。”

  

  带有宁夏元素的文创产品和食品。(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编辑: 高杨

宁夏晒70年“成绩单”: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3705万 累计减贫341万人

“唐代诗人韦蟾的诗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说明在唐代以前宁夏就很美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塞上江南今胜昔,现在的宁夏更美丽!”今日(3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发布会上,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说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