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央广网海宁10月15日消息(记者韩靖)10月14日晚,2019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开幕式在海宁举行,赛事自10月13日开始至17日结束,持续5天。

  开幕式现场直升机单机花式飞行表演。(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本次赛事比赛项目设有模拟搜救、垂直起降载运、太阳能飞机、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等8个项目,共有来自全国103所高校1817名选手参赛。

  限时载运空投比赛。(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10月15日,限时载运空投和模型火箭运载与返回项目开赛。在限时载运空投项目中,选手们在5分钟内,可多次操作飞机将两枚水袋投入湖中,目标离中心越近得分越高。

  限时载运空投比赛。(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载重分数和空投分数是评判成绩的两个标准。参赛队可以根据飞机的设计结构来申报水袋的重量,飞机载重飞行高度要达到18米。

  限时载运空投比赛。(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空投区域分为三部分:红圈直径8米,蓝圈直径16米,黄圈直径40米,空投不同的区域获得对应的分数。

  模型火箭运载与返回项目。(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模型火箭运载与返回项目中,成绩由发射分、回收分、任务分构成。模型火箭的动力是固体火药,火箭装置中装有标准重量的水瓶,选手在比赛中需要完成箭体分离等任务。

  模型火箭运载与返回项目。(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从开伞到水瓶落地的时间要大于10秒,如果水瓶落在直径20米的任务区,将获得相应的任务分数。

  选手在发射前检查装置。(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本次大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

  据赛事主管吕洁介绍,该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拓展国内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飞行器设计、制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参加评比和竞赛,提升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校学生设计出理念创新、成果实用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