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无锡10月16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昔日范蠡携西施泛舟于太湖之上,今日载满游客的游船在湖上来来往往。风光旖旎的太湖,自古以来便是旅游胜地,时至今日,来自八方的游人依旧纷至沓来。据统计,2019年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7个法定假日期间,太湖景区已累计接待水上游客683436人次。

10月16日,无锡市城郊地方海事处副处长苏纯向记者介绍太湖辖区的相关情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水上运输受天气影响极大,无锡市城郊地方海事处副处长苏纯告诉记者,太湖辖区内共有6家客运航运公司,共计106艘旅游客船。如何保障太湖上的每一艘船只能够安全航行,来自气象部门的提前预警必不可少,而精准预警又尤为重要。鉴于这一诉求,无锡市气象局于2017年在无锡太湖湖区和宜兴太湖湖区分别建立了两个太湖平台,对两地太湖湖面的常规气象要素和太湖水质进行长期实时监测。

10月16日,无锡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吴莹向记者介绍太湖气象平台的相关情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建于太湖之上的气象平台高高矗立在湖中央,面积虽不大,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据无锡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吴莹介绍,平台上搭载了气象、水文、水质、湖流、视频监控等多种综合观测仪器,可开展气象、水文、环保、生态等的综合监测。

  通过监控平台,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内即可实时观测到太湖水温、电导、盐度、PH值、浊度、蓝绿藻数、溶解氧含量、叶绿素等,为太湖气象研究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平台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为海事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信息,包括风向、风力、降雨量等,以便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提示及时做好准备,并将出行提示传递给游客,使其能够根据天气及时调整出行计划,极大减少因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太湖水上气象服务只是长三角地区开展水上交通、长江航道气象服务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从江苏省气象局了解,在太湖水上交通气象服务方面,气象部门与地方海事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提供常规预报服务产品及低能见度浓雾、低温冰冻、短时强降水、强风等气象预警和临近预报;在长江航道气象服务方面,早在2009年,江苏省气象局已与江苏海事局合作建设长江水道江苏段沿线气象观测站点,共布设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36个,成为全国首个建成覆盖全省公路、水路的交通气象观测站网的省份。通过专业化的平台提供预报预警服务,为长江航道内河航运保驾护航。

  如今,气象服务正不断融入长三角的水上交通,包括强降水、大风、大雾等水上气象预报产品,会在第一时间送到船舶管理者、广大船员和水上作业人员以及其他船舶安全相关从业人员的手上,为广大水上从业人员装上“顺风耳”。

  除水上交通外,为推进“长三角”交通气象服务一体化发展,气象服务正逐步覆盖长三角区域的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以及城市及城市群交通等,未来,将通过建立和完善交通气象业务服务标准体系,统一交通高影响天气预报发布流程;共建一体化智慧交通气象业务系统,统筹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气象监测系统,建立区域一体化的交通气象业务服务模式,包括交通气象站观测数据传输共享,交通高影响天气的预报技术方法共享等,交通气象服务产品共享等,借此减少人力成本,充分发挥长三角各省市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集成,将交通气象事故降到最低,并避免无效的封路时间,达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