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记者孙冰洁)高原之上的青海省,98%地区属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而近年来,青海省健康扶贫工作却取得了显著成效。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7.8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2万人。

  如何做到这一点?青海省卫健委副主任李秀忠将“秘诀”总结为这几点:兜底线、强基层、育人才。

  为了解决最突出的贫困百姓看病就医难题。青海省将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使全省1.77万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实现了救治全覆盖。由家庭医生与贫困患者签订慢病管理服务协议,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并由村干部与贫困患者签订医疗报销服务协议,讲清医疗报销政策及流程,帮助群众足额足项享受医保政策,发挥政策保障“引路人”的作用。据他介绍,青海省4.97万慢性病贫困人口中,已签约4.96万人,实现了应签尽签,履约率达90%以上。建立医疗托底保障机制,将农牧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大病保险报付比例由80%提高到90%。探索建立健康商业补充保险制度,实行贫困患者“先住院后结算”“一站式结算”和“六减免”政策,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累计让利于民2.5亿元,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

  为了消除医疗“空白点”,让贫困患者能够看得上病,新建改扩建了7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目前,青海省42个贫困县(市、区)中有76家公立医院,执业医师3011名,399个乡镇中有402个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1896名,4044个行政村中有4069个卫生室,合格村医5449名,全面完成基本医疗有保障“空白点”消除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短缺,是“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李秀忠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青海省通过医联体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使省级州级的大医院专家到基层服务,基层则推行用人机制改革,公立医院放活用人自主权,编制总量内公立医院可自主聘用人员。“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们的人才实现县聘县管乡用或者乡聘村用,为基层充实队伍、充实人员。”

  同时,通过省内的对口帮扶和省外的援青六省区的帮扶,使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累计选配了近三千名省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到州级和县级医院帮扶,大幅提升了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本地区卫生人员的培训。据他介绍,今年青海省已培训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干全科医生66名、临床医生109名、护士465名、管理人员435名,同时培训了114名骨干乡村医生、1300多名乡村医生。

  李秀忠告诉记者,下一步,青海省健康扶贫的重点工作将放在巩固绝对贫困人口“清零”成果上,做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工作,逐步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推动农牧区人口公平享有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