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烟台1月26日消息(记者孙冰洁)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傍晚五点左右,长约180米、客运承载量为650人的“中铁渤海3号”渡船从大连旅顺港出发,在经历了近7个小时的海上航行后,缓缓驶进目的地烟台港,待船上的数百名旅客全部下船后,34岁的客运主任林颖与同事将船舱挨个清洁、消毒了一遍,确保无误后,才下了船。

  刚过去的这个除夕,是林颖在海上度过的第13个春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节本是中国人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因为工作需要,春节往往还要坚守岗位,在工作中迎来新年。

  林颖就是其中一位。

 林颖在3号轮内的客运员休息室内工作(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春运进行时

  农历腊月二十八傍晚,离除夕仅剩两天,轮渡上的生活却一如往常。记者在3号轮上见到林颖时,她刚刚结束从大连到烟台的航程,还未下船。

  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间的渤海湾是我国的内海,也是中国最繁忙的海上水道,连接着东三省与东部沿海,承担着人员交往与车辆和货物的往来,是我国内海的一条“黄金水道”。参加工作13年的林颖和同事们每天承担着近千名旅客以及数百辆车辆的运输。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艘船会固定在每晚五点左右驶进烟台港码头,休整近5个小时后,待夜里十点,再次踏上新的航程,从烟台驶往大连旅顺口。

  每天往返于大连与烟台之间,一天两个来回,每个航程约7个小时,这是自2007年林颖成为一名渡轮客运员后的日常生活。

林颖在船舱内检查扶梯是否有松动(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每年春运,连接烟台和大连的中铁渤海轮渡,都是渤海湾上最忙碌的船舶。近几年每到年底,铁路客滚运量都会迎来高峰期,去年12月份运输铁路货物52万吨,加开航班24个,创造6年来同期最高值。今年1月前10天,就发送铁路货物17万吨,加开航班10个。平均隔日加开2个航班。

  为了让旅客能顺利回家过年,这条渡船大年三十也不停航,船上的57名船员春节照常在岗职守,在海上迎来了一年又一年。

  林颖所在的客运班组共有22名客运员,通常在本次到港与下次开航前的几个小时内,大多数船员们会选择下船进行短暂的休整,离家近的还可以趁此回家吃个晚饭,与家人短暂团聚之后再上船。林颖的家就在港口附近,本可以就近回家,但她很少如此,而是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团队里更年轻或孩子较小的船员,自己留下来值班。直到忙完一周,她才会下一次船,回到家中看看家人。

  “谈起孩子还是很愧疚,从他出生到现在,我基本没怎么照顾他。”这天,按照规定,船员家属们可以登船一次,看着在船舱内兴奋地跑来跑去的儿子,林颖有些百感交集。

  海上7小时

  晚上8点左右,开航前两小时,所有客运员举行了一次全体会,清点本次航班旅客人数、人员类别,将老人、儿童等重点关注对象一一标注。

  “老人会尽量给他们安排下铺,还会根据年龄情况准备船上的药品、医疗器械等。”林颖告诉记者。

  接近九点半,开始检票。

  晚上十点,正式开航。

  这天客轮上的旅客不多,尚不到100名,相比最多时的近600人林颖和同事们的负担似乎轻了些,但她坦言所有的检查工作不会因为人数减少而缩减。轮船开航半小时后,她便和同事们开始了第一轮巡查。每人负责一片区域,要检查客舱内扶梯是否有松动,安全设施是否到位,还要提醒车上旅客注意安全,并告诉他们安全出口和餐厅、小卖部等的位置,以便旅客能够便利地得到相应的帮助。

  一圈下来,已经接近一个小时。

3号轮船舱内景(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之后,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一间放了张单人床和床头桌的狭小船舱,喝了口水。又打开电脑,继续核对旅客人员信息。

  像这样的巡视,在7小时的航程内通常会进行三次,夜航难免疲惫,她学会了怎样“争分夺秒”地打个盹儿,但这样的时刻也不多,随时会响起的电话或旅客的呼叫让她始终精神紧绷,无法真正放松下来。

  海上航行,对个体来说,晕船是一个大难关。上船13年,林颖仍未克服晕船的毛病,尤其是在海上风浪大时,她会抑制不住地呕吐、头晕,“这个时候没别的办法,只能让自己多喝水,吃点药,平躺下来休息适应。”

  不过身体上的不适并不是最大的挑战,她最害怕的是遇到旅客有突发情况,特别是急症。

  “我们虽然每次航行中都会备有一些急救药和简单的医疗器械,但毕竟是在海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条件有限,又没有办法返航。”

  像这样的突发情况林颖遇到过好几回。

1月17日,小年夜,船上一名旅客突发疾病,林颖与同事对其进行紧急施救(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一次是在刚工作时,船上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情况十分紧急。她利用渡轮上的卫星电话和烟台医院心脏科的医生取得联系,在医生的远程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了心脏复苏术,把握住了黄金抢救时间,船长同时加快了航行速度,使患者得以顺利到港,迅速入院救治,抢回了一条生命。

  还有一回,是在一次夏天的航程中,一名旅客因食用海鲜引发身体不适,突发急性痢疾,当时船已驶出两小时左右,但情况紧急,林颖根据实际情况与船队进行研判后,最终决定返航迅速将患者送至医院,保住了患者的生命。

  这也是林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返航。

  跨越山海的团圆

  从烟台到大连,要跨越89海里的渤海湾,7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中,惊心动魄的时刻并不常有,大多数时候,这条巨型渡轮都平稳地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船上的旅客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早已远离陆地。夜凉如水,一轮朗月高悬于海面上空,夜里的大海比白天似乎更为深邃,成群的海鸟们追随着船舷激起的浪花。初次航行的旅客大多会被这样的场景吸引,站在甲板上流连忘返。而在海上“漂”了十几年的林颖,这样的浪漫时刻却是奢侈,更多的是海上航行不可避免的重复与枯燥。

  有时,船员们会凑在一起聊聊天或打打扑克,不过这种时刻并不多,通常情况下,即使不在巡查,林颖也要守在办公室内,等待随时可能响起的呼叫:有时是旅客需要调换床位,有时是有人想泡面找不到热水……

腊月二十八,轮船到岗休整时,林颖的儿子上船与母亲短暂团聚(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从林颖担任客运员的那天起到如今成为客运班长,她没有因身份的变化而对旅客有所轻慢,因为旅客的认可正是她成就感的来源,也是她能够在船上一干就是13年的动力。

  最初,她与丈夫同在船上工作,但在怀孕生子后,夫妻俩必须要做出抉择,有一个人要下船照顾孩子。考虑到妻子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丈夫最终辞去了在海上的工作,让林颖得以继续她的“海姐”梦。

  除夕这天晚上,按照惯例,船员们的家属可以有一次随船航行的机会,趁此机会一家人可以在海上团圆,吃顿年夜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幸运,每年的除夕夜,林颖都没能和家人一起度过。丈夫和孩子通常会在除夕前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待初三、初四左右林颖下船后,一家人才能吃上一顿真正的团圆饭。

  不过林颖却觉得自己的除夕夜并不孤单。除夕这天,船员们一起包了饺子,分发给了当天船上的58名旅客,让这条船上的每个人都吃了顿简单却暖心的年夜饭。

  多年的海上航行,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总是会在船上待到最后,目送最后一位旅客下船,直至消失在视线之中。再度回到空荡的船舱内,她的心里却满溢着幸福,这意味着又一次旅程安全完成,这让她觉得自己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更多的旅客顺顺利利地回家,觉得这份工作挺有价值的,我在这个岗位上也挺有价值的。”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