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2月5日消息(记者王晶)夜里10点,结束接单的王涛来到厨房外的阳台上,向窗外看。

  跑了一天,终于可以歇歇脚,不必绷着那根弦了,但眼神却一直望向出租屋附近的武昌医院,那里是武汉定点收治的7家医院之一,也是他最近常跑的片区。

  白天,作为达达快送骑手的他,根本没时间考虑自己的安全,晚上回到家一个人静下来才会担心。“没什么,医生护士比我们更不易,那才是救命的人。”采访过程中,王涛一直很淡定,但只言片语中还是略带些焦虑。

  疫情发生后,每个人心里都有根“刺”顶在那儿。王涛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这根“刺”,要比其他人柔软一些,没那么痛。这段时间,他手机里超八成的订单来自爱心市民,今天的最后一单还是送去医院,“是几十份炒粉,上面没有什么姓名和地址。”只是简单写道:“送给医院医务人员,就可以。”

  配送路上,和这些爱心市民一样,王涛也会将自己的口罩存货,送给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他说,现在留下来干的,已经不是为钱了。

王涛正在配送途中(央广网发 王涛本人供图)

  坚守:谈不上乐观 悲观也没什么用

  武汉封城,家家闭塞,大街上空荡荡的,王涛无需按喇叭就能快速地穿过街道,不会堵车。“都在家里待着吧,那是最安全的地方。”他心里默默想着。

  “你知道吗,我印象里武汉一直是很热闹,人也很热情的。”这是作为湖北宜昌人的王涛,向记者描述武汉的第一印象。但眼下,他看到的更多的是运送物资的车辆、快递员,还有零星几个戴着口罩、趁夜里人少外出采购的市民。

  这几天,王涛的配送往往要到夜里11点,路上偶尔还会遇到救护车转运发热病人,这时便无疑放弃了以往的时效原则。“现在等两三个小时,客户都愿意的。”但在1月21日那天,客户却各个都是急茬,“订单全是买口罩、消毒液、药品、体温表这些东西。”那天,王涛最多的一个客户买了50个口罩,一上午他就接了有30单。

  随后两天,看到新闻说武汉要“封城”,王涛心里咯噔一下。打开朋友圈一看,自己租住的小区很多人被确诊。“怕是怕,可事情总要有人干啊。”王涛曾在新疆某武警部队服役,他说军人的经历,让他在这种特殊时期对个人安危看得轻一些。“军人嘛,身上总有一种精神在的。”

  此后,王涛仍会和平时一样,照常接送单。但不同的是数量和状况,有时一家就买八箱米、六袋面、六桶油,有时他还跑去药店,为居家隔离的疑似病患送单,“电话里就能听到他们气喘的声音。”为安全起见,客户基本不与他接触,取货时保持两米左右距离,有时电话里协商好,挂在门把手上就可以走了。

  但有时也会被“嫌弃”,前天一位客户签收时,戴着手套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王涛前进一步,客户后退一步,“无奈吧,但也理解。”他说,绝大多数很包容,还会特意嘱托注意安全。而一回到家,王涛便立即把外衣放到通风的阳台,再到卫生间把手、脸洗干净,随后便会单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封城前,他买了四十斤大白菜,每天就着饺子、面条饱腹。至于其他的,一如既往。他说,谈不上乐观,悲观也没什么用。

王涛将爱心餐送到医院导医台(央广网发 王涛本人供图)

  隔离:半夜送炒面 看着医务人员很心疼

  “请交给任何医务人员”“隔离护士姐姐”“协和医院的医护天使”……前几天,武汉来自外界的救灾物资捐赠量达到顶峰,王涛也一直穿行在武昌医院、第九医院等片区,订单多是来自爱心市民。

  “其实很多人害怕,大多数都不接。”这样的单子总会在后台挂上个把小时,但王涛只要看到都会第一时间接下并优先送达。他说,很多寄给协和等医院医护人员的晚餐,甚至都没有注明准确的收件人。

  “都是些吃的,最多价值两三百元,因为现在好多外卖平台都关门了,也就剩下些炒面、银耳汤、绿豆汤之类的。”王涛说,他能做的,就是至少保证这些餐食,在医务人员拿到时,是热乎的。

  不过,往医院送外卖王涛还是有一点担心,有一次无意走到隔离区门外,上面赫然写着正在消毒几个大字,他说,说不怕是假的,“我想我的头盔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戴了口罩、手套,应该可以有效阻隔飞沫传播。”拎着大袋的餐食,王涛戴着的护目镜也不舒服,会起雾和有积水,他不得不定时去清理。

  一般情况下,他会将这些餐食送到导医台,交到护士手里,但多数时,医务人员根本没时间顾得上吃饭。他记得,2月1日夜里10 点,第九医院的一个护士点了一份炒面,送到时,全副武装的她,就远远地站在门口,摆手示意,让他放下可以走了,“挺心疼的,只是充饥,没什么营养。”

  王涛觉得,并不是说自己的坚守有多伟大,只是因为他们是一线人员,是救人命的。有时,他会看到病人家属给院内的患者送日常用品,都统一放在门口,他也跟着放门口,“我就当他们是家人吧。”他感慨道。

  前天,他又接了一单,电话那头,称自己是武汉市民,在小票上一字一板清楚地写道,“送到他们手里,不管是谁,他们在救人,只想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关怀,谢谢你了。”

医务人员正在门口等待配送员(央广网发 王涛本人供图)

  等候:给疑似患者送外卖 那个表情忘不掉

  王涛说,现在坚持配送的骑手,性格里可能都是有几分勇敢无畏。但其实,除了这些,作为军人,他身上也处处体现着细腻和柔情。

  1月26日,王涛在跑单时发现平台上有个武昌医院的外卖订单,挂了一两个小时都没人接。当时一心软就接了这个单。他还记得,接到那个电话时,对方语气小心翼翼的,出气很重,感觉身体抱恙。

  “她担心我不送,所以打电话来商量,能不能至少送到路口。但我检查了下发现,她订的东西还挺多的,还有热干面。”当时王涛想,如果放路口的话,她怎么拿回医院也是个麻烦事,就约好送到后门,然后就走。

  1小时后,一位40余岁的女士从院里跑出来,没有靠近王涛,站定后远远地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是疑似病例,正在医院候诊,那种语气很让人难受,她没想到会有人给她送餐。”而远远看去,女士脸上的表情,到现在他怎么也忘不掉,那句谢谢,语气很重,王涛也一直记到现在,怎么也甩不掉。

  这两天往医院跑单时,有股子劲一直憋在这个44岁的汉子心坎。可能和身在异乡的他一样,寸步难行之际,有人能够及时地出现在身边,为他们送上一餐,已是莫大的安慰。

客户感谢王涛的朋友圈截图(央广网发 王涛本人供图)

  就在昨晚,他又接了一单。一位居家隔离的疑似患者要买体温计,药店就在距离武昌医院附近不远。“他觉得发烧体热,就下了一个帮买的单子。”电话那头听起来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对人特别尊敬,说话很客气。”远远见到时,王涛又想起了那天接餐患者的表情,双眉紧凑,咬着嘴唇,频频点头,欲言又止,“人遇困难了,总是渴望得到帮助。”他看得出,那种表情背后是感谢,与以往的客套话完全不同,“真的是充满感激和信任,真的是就信你,给他们带来的,是希望。”

  彼时,客户明明已在平台上支付了,却又执意要额外再给王涛几十块钱。“我很不好意思,他当时东西没买全,第2天我等药店开门后,又给他送了过去。”随后,客户还特意发了个朋友圈感谢王涛:“你本可以有第二选择的,请为我们冒险的同时,也请保护好自己。”平日不善表达的王涛,也颇为触动地回复道:“希望善良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得互相帮助,而这场仗我们必须坚持打下去,还要打赢。”他说,坚持工作无关伟大,更多是为了生存,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生存。

医院患者给王涛写的信息便帖(央广网发 王涛本人供图)

  期待:生活总要继续 更在乎家人安全

  疫情发生后,城市突然减速,似乎连时间都在停滞。但王涛说,不管疫情发展如何,还是会看见有环卫工人在按时打扫卫生,“会突然安心好多,有许多人和我一样依然都在坚守,会让你觉得疫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每天,王涛也会在单位群里和其他配送员们开个会,互相问候下身体,然后坚持下去。他听同事们说,有时会收到客户送的礼物,口罩、水果,还有几十元不等的红包。这些,都在鼓励着像王涛一样的配送员。

  这个春节,王涛没有回到老家和父母一起团圆,年三十晚上,回到出租屋就只是简单给自己下了顿饺子。他说,年轻时在部队,过年无非也就是和战友一起吃顿饺子,“对春节的概念都很模糊,没有什么仪式感。”

  眼下疫情蔓延持续,他的配送也依旧继续。前几天,买药经过药店时,正好遇到一个大人带着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去买口罩,但药店里面没有了。王涛看到后,就给了母子俩两个,是平台为骑士配发的。“你赶紧给他戴上吧,孩子健康是第一位的。”

  可在70岁的母亲眼里,王涛不过也是个孩子。这几日,每天他都会接到母亲的电话,再三唠叨他,一定注意安全。但他觉得,个人的安全是其次,自己扛一扛就过去了,反过来他更在乎的,是家人的安全。今年过年,他和弟弟过年都选择留在了武汉,只留下母亲一人在农村老家,每天他都要和母亲视频,嘱咐她不要出门。

  王涛想,等疫情结束后,还是多赚钱吧,睡上它三天三夜,生活总是要继续的。“现在我能做的就只有坚持。这份工作虽不说能有多大贡献,但起码,我得坚守住自己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