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7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疾病,从2019年12月在武汉被首次发现,到如今诊治工作逐渐进入有序状态,随着更多病例的积累和分析,人们对其认识也在逐渐加深。虽然目前仍无应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但并不意味着面对这场突发疾病人们只能依靠自体免疫力,一系列临床治疗手段与中西药物都在发挥作用。

  “自愈不等于不需要治疗”

  2月17日,国家卫健委通报了最新疫情数据。2月16日0-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15例,连续第13日呈下降态势。虽然目前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仍旧十分严峻,但这不啻为一个积极信号。“说明我们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疾病虽然是新发传染性疾病,但是它可防可治。”在1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

  “我们发现新冠肺炎的临床疾病谱和其他疾病很相似,也是一个连续的谱系。病情从轻到重都有,有无症状带毒者、轻症患者、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等。其中,个别为无症状带毒者,部分为轻症或危重症,大部分为普通的典型患者。”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陈志海告诉记者,早期发现的病人以重症病人居多,尤其是一些有并发症的老年人,轻症患者大概经过5-7天痊愈,而无症状患者往往不发病就自愈了。

  但自愈不等于不需要治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认为,有一部分患者通过自身强大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清除病毒,不会变成慢性。另有一部分轻症患者通过一般的支持性对症治疗和中药清热解毒的治疗也可以痊愈。但由于新冠肺炎传染性很强,所有确诊病例都需要在医院或者如武汉方舱医院等机构进行观察照护,一方面通过隔离阻断传播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观察病情以避免恶化。此前亦有部分案例表明,有些患者体内会发生“炎症风暴”,在一周左右病情急转直下,由轻症发展为重型甚至危重型。“所以我们强调新冠肺炎患者一定要主动到医院,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应尽快将磷酸氯喹纳入新一版诊疗指南”

  在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通过及时的入院治疗,近期包括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的治疗情况都在好转中。截至2月16日24时,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已破万,达10844例。这些出院患者中大概90%左右是轻症,另有约10%为重症和危重症。郭燕红告诉记者,通过对治愈出院病人的情况分析,已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诊疗策略和诊疗方法。90%以上的患者都采用了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提高免疫力等综合的一系列诊疗手段,来加速患者的治愈。而近期通过早诊早治、应收尽收等一系列措施,武汉的情况也有很大改变。重症占比从初期的38%已下降到目前的18%。从患者发病到确诊的时间段来看,全国平均为4.95天,“说明缩短诊断时间,及时诊疗,早诊早治,是提高治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措施。”郭燕红说。

  与此同时,对于新冠肺炎的药物研究也在加速进行中。

  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正在对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和瑞德西韦三种药物进行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磷酸氯喹,作为一种临床使用了70多年的抗疟“老药”,既往的研究已经明确提示其不仅具有抗疟作用还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张新民称,因为它是一个上市药物,安全性有一定保障,目前正在北京、广东等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累计入组患者超过100例。100余例的用药患者中至今没有发现和药物相关的、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结果初步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诊疗效果。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2月15日,由科技部、卫生健康委、药监局等科研攻关组的主要成员单位共同在北京召开了一次视频专家会,这次会议由钟南山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另有若干位药物研发和临床专家参与专家论证,共同研判磷酸氯喹对于新冠肺炎的疗效。专家组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该药是一个上市多年的老药,用于广泛人群治疗的安全性是可控的。基于前期临床机构所开展的研究结果和临床救治的迫切需求,专家一致推荐“应当尽快将磷酸氯喹纳入到新一版的诊疗指南,扩大临床试用范围”。

  “中药清肺排毒汤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疗效”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科研攻关过程中,除西药外,部分中医药也显示出了对于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

  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剂临床筛选研究”工作。对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使用中药复方“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在取得214例临床有效数据的情况下,2月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向全国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目前,已经有10个省57个定点医疗机构的701例使用清肺排毒汤的确诊病例纳入观察,其中有130例治愈出院,51例症状消失,268例症状改善,212例症状平稳没有加重。

  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强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的全过程。截至17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计60107例,占比为85.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称,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启动了“中医药防治2019-新冠病毒的研究”和“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两个应急专项,分别由黄璐琦和张伯礼两位院士牵头挂帅,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和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也相继开展了有关中药药物筛选的临床科研工作。

  除“清肺排毒汤”外,一些地方在开展救治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相关的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推出了一些有效的方剂和方药。比如广州八院推出的“肺炎一号方”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为广东省疫情定点救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使用由一方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的“肺炎一号方”,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显示: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肺炎确诊病人50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患者咳嗽症状消失,52.4%咽痛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总体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患者转重症。

  相关专家讨论后认为,该方能够明显改善新冠肺炎(轻症)临床症状和可能减少重型肺炎发生的趋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月4日批准了“肺炎一号方”广东省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应急审批备案。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用于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

  2月1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布消息称,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开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经过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已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投入临床救治重症患者。

  而据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介绍,该院已有4名患者接受过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治疗。短期内看到有向好的迹象,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精神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血氧稳定。不过他也指出,因为输入的是别人的血浆,所以里面有过敏和其他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在救命的环境里,在重症病人的救治方面,这是必要的选择。”

  恢复期血浆治疗是一项古老的急救措施之一,在近十几年的突发传染病中都得到应用。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康复者血浆中一定滴度的病毒特异性抗体来降低患者体内病毒含量,从而达到治疗预期。

  记者注意到,科研攻关组早在1月22日紧急设立的第一批科研应急项目中,就将恢复期血浆的制备工作纳入到立项支持。作为应急专项的承担单位,中国生物承担科技的应急专项之后,于2月1日采集到第一份恢复期患者血浆,2月9日第一位重症患者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治疗,在接下来的一周有10位患者陆续接受治疗。据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目前临床中通过现有病例的治疗已经显现出了很好的疗效。治疗患者中有1位已经出院,1位可以下地行走,余下的几位患者都处于康复期内。

  对于恢复期血浆,从它的采集、制备、贮存到临床应用都有严格质量控制要求。王贵强告诉记者,只有新冠病毒感染后痊愈的恢复期病人才能作为供血者,只有这样的病人血浆里才有综合抗体,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

  当病人达到了出院标准就可以采集血浆。“血浆采集是单采浆的手段,把血浆取出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回输回去。”据王贵强介绍,这种血浆采200到300毫升以后,病人经过一两周左右,其血浆就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情况,对肌体伤害很小。

  国家卫健委已在诊疗方案第五版中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治疗方法纳入其中。郭燕红称,在即将修订形成的第六版的方案中,还将细化相关内容,科研攻关组也会对恢复期血浆治疗手段进行预期疗效和风险评估,同时国家卫健委也将指导各地成立省级专家组对恢复期血浆的采集和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既保障献血者的健康,也保障好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安全。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名治愈出院患者,鉴于恢复期血浆可以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国家卫健委也呼吁各位恢复期的病人积极贡献血浆,为救治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做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