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5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内的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通信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短信、小程序、二维码、网页等方式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等信息。但在使用过程中,亦有声音质疑其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不利于隐私保护。鉴于此,如何确保大数据技术的利用合法合规,是主管部门与运营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谈到这一问题时,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回应道,“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应用,初衷是为了满足复工复产对流动人员的行程查验需求。该行程卡有四大优点:一是全国通用;二是安全可靠,因为行程卡不收集用户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而且详细的查询结果,比如到过某个市,只显示在本人的手机上;三是真实准确,行程卡是通过通信网络的数据来获取地址信息,不需要个人填报。四是覆盖面广,包括非智能手机在内的用户也可以覆盖。目前,累计查询量已超过4.5亿次。

  据韩夏介绍,在境外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的时刻,从3月6日开始,工信部又要求在“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上增加了境外到访地的查询功能,可以对手机用户前14天到访的境外国家或地区等信息进行查验。据此及时发现瞒报、漏报、不实申报行程信息的问题,对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进行筛查,通过不同颜色来区分来自哪些国家。

  在通信大数据分析使用当中,要求运营商依据个人信息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措施,按照最小化的原则来收集数据,并且在数据的流转、使用等各环节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严格落实隐私保护的要求。此外,还设计了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技术手段,确保相关的数据安全。截止到目前,通信大数据的分析还没有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