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受持续降雨影响,我国南方多省相继发生洪涝灾害。历史上,“大水之后需防大疫”,洪灾过后应该注意防控哪些传染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杨道锋表示,整体而言,我国洪灾过后引发疫情的风险已经降低很多,但仍需重点防范水源性疾病。

  杨道锋解释道,洪灾容易引发的疫情,最常见的是由于水源污染而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这其中包括可以通过水源传播的甲肝、戊肝、伤寒,甚至霍乱,以及水源污染后鱼、虾等水产品易产生寄生虫而感染人。此外,由于夏季炎热潮湿,食物易腐败变质,也容易引起腹泻、胃肠道感染等疾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水灾发生后,乡村是重点防控地区。以武汉为例,1998年、2016年武汉曾分别遭受过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杨道锋曾经去乡村指导过水灾过后的防控工作。他表示,夏季暑热,村民喜欢直接喝井里或者水库里清凉的水消暑,但是由于卷入污水、粪便、动物尸体的洪水可能携带了多种致病微生物,导致一些饮用水源被污染,因此需要对这些水源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他也提醒受洪灾影响的老百姓,喝水做饭时一定要用煮沸的水或者是瓶装水。从水里捞上来的鱼、虾等水产品也一定要煮熟了再吃。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还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杨道锋指出,水灾中抗洪需要涉水的工作人员及水灾过后需要在水田里劳作的人员,还应注意防控血吸虫病。

  杨道锋介绍称,从历史上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规律来看,没有发现和洪灾有很高的相关性。但是需注意的是,在一些灾民安置点,帐篷里或集中休息的地方通常人员较为密集,这些地方需要警惕新冠肺炎的传播,防护工作尤其要做好。另外,雨天容易把口罩弄湿,而口罩湿了以后,防护效果会差很多,需要及时更换口罩,保持口罩干燥。

  此外,杨道锋还提醒,由于暴雨天气易引发积水从而滋生蚊虫,容易传播登革热、疟疾和乙脑,公众可以通过穿着长袖长裤、喷洒驱蚊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清空有积水的容器等手段防止蚊虫。他表示,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病例已很少见,同济医院每年在门诊中仅会遇到1~2例输入型病例,基本都是从国外回来的患者,且症状都比较轻,经过治疗后基本都可以治愈,因此公众无需恐慌。“我国流行的间日疟已控制得很好,只是每年有不少从非洲劳务输出的务工人员感染恶性疟,但暂时没有出现归国务工人员将恶性疟传染给国内人员的案例。至于乙脑,我国通过比较完善的疫苗接种方式,也控制得很好,老百姓也无需担心。”杨道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