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记者陈锐海 王子衿 孙冰洁)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作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不仅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还提出了贯彻其中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并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工作。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未来五年,它们将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

  11月6日,央广网推出《你好,“十四五”》系列解读报道第三期——《未来五年我国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变局中开新局 办好自己的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的开局规划,《建议》分析了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并对局势作出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建议》提出“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建议》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理念是内生需求

  “这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而提出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春海认为,中国今天走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实现的目标也更加高远。同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据于春海分析,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变化后的内生需求,也是适应外部新环境和应对新挑战的必要选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变与不变的定力”,既是随着新形势变化所需而变,又具有延展性,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中国道路的自信性。

  新理念有新内涵、新举措

  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议》专章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在新阶段,新发展理念有了新的内涵和举措。”于春海说,从《建议》来看,第一,创新被上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被界定为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二,经济协调发展有了新的优先选项,强调优先发展农村农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第三,对外开放强调开放质量的提升,包括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第四,共享发展在就业质量、分配结构、公共服务、教育、社保医疗、脱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多维并举,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应帅更关注新发展理念中提出的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他看来,这样的表述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规律,是实事求是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在促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新发展理念最核心的意义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