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4月8日,距离武汉“解封”整整一年过去了。穿行在武汉,如果不是特意问询,甚至很难看出疫情发生过的痕迹。武汉长江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曾作为方舱医院的武汉体育中心训练馆里,羽毛球比赛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夜晚的保成路夜市灯火通明、人气爆棚,密密麻麻的小摊铺前,卖小饰品的、做美甲的......吆喝着招揽生意。若问起这一年有何变化,很多人会说,“越来越好了,终于回到了过去的生活,向前看嘛。”

那些疫情时为武汉“拼过命”的医护人员,那些身处绝境、经历过生死的患者,那些穿行于危险、百般服务的志愿者,以及无数忍受过孤独、痛苦、低潮,最终挺过来的普通武汉人。如今,他们的日子归于平凡,却依然在平淡中闪着光。我们回访了六位不同领域的武汉人,看看他们的故事。

2020年2月,甘如意在由老家骑行回武汉的途中

2021年3月,甘如意在化验室工作(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导读】

甘如意,疫情时,她因为骑行四天三夜,逆行跋涉300公里回医院上班被大家熟知。如今,她是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荆楚楷模”......也因在抗疫中的突出表现,被调任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当我们接触甘如意时发现,她依然是那个单纯、质朴、善良的小女孩。采访本是约在第二天,但甘如意在电话中坚持:“没关系,你们今天忙完别的事,晚点再来采我,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在武汉转转或者忙其他的事!”

同事们陆续下班离去,寂静的办公室里,当甘如意再次讲起那次不一样的“冒险”,讲述得知疫情严重时想要回武汉的焦急,一个人在318国道上冒着冬雨、忍着膝盖的疼痛骑行,讲述自己一路上搭过献血车、骑过共享单车、徒步过,最后终于到达岗位......言语有些磕绊,有时会陷入长长的沉思,却依然让人无比震撼和感动。

这一年,甘如意的生活似乎变了很多,鲜花荣誉纷至沓来,站上宣讲台,成为单位领导......又似乎什么都没变,在化验室里一个接一个地做样本,完成好最本职的工作。

甘如意在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甘如意自述】

我叫甘如意,今年25岁,2020年武汉封城后,2月1日我骑自行车从老家出发,2月3日下午6点到达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第二天就上班了。

我觉得返岗的路程虽然有些曲折和漫长,可能自己平时只需要花一天时间的路程却走了三四天,还遇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心里很感动,也觉得在那种时候遇到他们真的难能可贵。

回来之后,看到大家都在忙着做各自的事情,我就觉得自己也在为病人做化验,回来这一趟比较值得。相比于自己在家待着的时候,内心惶恐不安;回到单位之后,做着自己的检验工作,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反而会更加坦然,更加有信心。

4月8日武汉“解封”后,是我在回医院之后第一次回家,回到家里,看到爸妈都平安,他们也看到我平安,觉得当初自己做的这个决定,虽然有一点不考虑过程,但是结果还是比较好的。这也和很多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志愿者的奉献分不开!

这一年我可能换了一个工作环境,换了岗位,但是自己内心依然还是以前的那个自己。现在检验科的事情我都做,我喜欢一线的工作,这些事情自己都熟悉,有什么困难可以顺带解决。除此之外,也会解决大家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包括需要去和其他科室、领导沟通协商的问题。

如今,看到一切慢慢恢复,我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有价值。对生活也会更加热爱。我很早就参加了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去帮助老家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他们买过笔记本,捐过微薄的钱,现在每次回去我都会去看他们,写一些励志的话鼓励他们,希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争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马上就是武汉“解封”一周年,我希望武汉这座城市越来越好,希望我们都能越来越幸福!

制作名单:

总监制:张军、于锋

总策划:张春梅、赵净

策划:李雪南、朱虹、关宇玲

记者:孙瑞婷、张卓

摄影:韩靖

设计:牛晨明、张慧玲

制作: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