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4月8日,距离武汉“解封”整整一年过去了。穿行在武汉,如果不是特意问询,甚至很难看出疫情发生过的痕迹。武汉长江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曾作为方舱医院的武汉体育中心训练馆里,羽毛球比赛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夜晚的保成路夜市灯火通明、人气爆棚,密密麻麻的小摊铺前,卖小饰品的、做美甲的......吆喝着招揽生意。若问起这一年有何变化,很多人会说,“越来越好了,终于回到了过去的生活,向前看嘛。”

那些疫情时为武汉“拼过命”的医护人员,那些身处绝境、经历过生死的患者,那些穿行于危险、百般服务的志愿者,以及无数忍受过孤独、痛苦、低潮,最终挺过来的普通武汉人。如今,他们的日子归于平凡,却依然在平淡中闪着光。我们回访了六位不同领域的武汉人,看看他们的故事。

2020年2月,疫情时参与做餐、送餐的邱贝文一家(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1年3月,邱贝文与丈夫在“捌号仓库”餐厅(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导读】

邱贝文和丈夫万路的餐馆“捌号仓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相比市里的餐厅位置有些“偏远”,在周围一众小餐馆中并不起眼。但疫情时,从这里发出了不少于25000份餐,送往武汉各大医院。每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在餐馆门口取餐、送餐,将一摞摞餐盒打包上车。一条暖心的餐饮供应链搭建而起,解决了无数医护人员用餐的燃眉之急。

“解封”后的这一年,邱贝文继续着她平淡却积极向上的生活,就像她在自己餐馆一面墙上写下的那句话“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疫情时这里的桌子上时常摆放着成堆的餐盒,当时参与送餐的全家人曾在这里拍下一张合照。如今,这里或是放着待摘洗的青菜食材,或是热热闹闹坐着客人。我们再次为她和丈夫在这里拍下一张满眼笑容的照片,定格这份平淡的幸福。

3月17日是邱贝文28岁生日,她在朋友圈里写下对自己说的话“你是普通的,但是你在众多的普通人里是炙热的,你所坚信的都在,我希望,未来当你达到你想要的高度时,你依然还记得你的现在。”

疫情时,邱贝文一家为医护人员准备的用餐(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邱贝文自述】

我叫邱贝文,今年28岁。疫情期间,我和家人为武汉的十几、二十家医院送餐,先是中餐,后来是早餐,大概送了两个月。花了多少钱,没有细算过,之前备的10多万元的货加上后期的货,应该最起码有20到30万元。

我觉得这个社会给了你很多包容,我们很年轻,还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我觉得人活着才会有更多的路,所以当时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唯一做的比较正确的是做得比较早。因为很多事情,当有人踏出第一步,就有无数人在后面,这样我们希望才会更大。如果都不往前走,你会发现更难。

现在我觉得我们的能力适合过一些普通的生活,希望能够奔向我想要的样子。经历这个疫情,觉得自己过得非常幸福。我们有家人,有孩子,生活可能没有多少钱,但是那种幸福感是很强的。我觉得家人好,家好,未来才会顺利,包括我老公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们俩一拍即合。

刚解封的一两个月其实生意比较好,可能大家在家里憋了太久,一定要出来聚一下。等进一步稳定了之后发现,其实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拍过抖音的小视频做宣传,也想过要不要做一个视频,里面放一些我们的报道之类的,后来还是没有这样做,我觉得这样不好。我一直觉得,慢慢地做,应该会好起来的。夏天马上要来了,对于我们来说夏天是旺季。

就算效果不好,我们还可以换个方向,我觉得每条路都可以到达我想要的方向。我们的味道其实做得还是比较好,在这边也受到大家的喜欢,可能因为人流量不行,加上地理位置偏僻有些影响。之后就算关掉了,我们再去历练一下,让我老公去外面好好学习一下。再在市内找找(重新开店)。这个肯定会做的。

武汉“解封”一周年,我想说武汉肯定会越来越好,这个是必然的。我很爱这座城市,祝愿大家都能够越来越好。

 

制作名单:

总监制:张军、于锋

总策划:张春梅、赵净

策划:李雪南、朱虹、关宇玲

记者:孙瑞婷、张卓

摄影:韩靖

设计:牛晨明、张慧玲

制作: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