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是什么将理想照进现实?

是什么让信念更加坚定?

他们将初心写进岁月,用一生给出了答案——

央广网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报道《寻路百年》,和多位耄耋之年的老共产党员一起“打开百宝箱”,聆听他们与百年大党同呼吸、共命运,砥砺成长的暖心故事。

【导读】

17岁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入党时的礼物让他珍藏至今;17年参与“两弹一星”研发,艰苦奋斗的精神三代相传。他不仅是雷锋的战友,更是雷锋精神的“宣讲员”。

“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扛着一个十斤的干粮袋,里面装着高粱米、小米……”现居江西省九江市年逾88岁的老党员周天佑忆起了那段峥嵘岁月。

88岁的抗战老兵周天佑

周天佑的军功章

【人物自述】

一腔热血赴朝参战卫家国

周天佑:那时候参军的口号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里觉得很自豪,很光荣。

我是周天佑,今年88岁了,也算是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与党的故事,要从1951年说起。17岁的我和战友们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抗战。

当时,我们属于64军后勤部门,每天都和美军斗智斗勇,那时候我们在三八线一带和美军对峙,白天他们打过来,我们这里就被占领了,晚上我们又打过去,再把这里夺回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我们后方轰炸,炸断后勤运输线,这样的话志愿军就会被困死饿死。

正好那个时候我在运输线上面,多的时候,敌军用一千架飞机轰炸,太阳都看不见了。而我们没有飞机,连高架炮都没有。所以怎么办呢?只有躲。白天他们炸掉运输线,晚上我们就去修补,保证物资能够顺利运送到前线,这就是当时很有名的“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那时候,就是党员先上,带头冲锋。这种精神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小小针线包埋下信仰的种子

周天佑:那时候,班长带着我在防空洞里宣誓,面对着党旗,他交给我一份礼物,我至今都珍藏着。

周天佑珍藏68年的礼物——针线包

战火纷飞,硝烟四起。战友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更加坚定了我要入党的决心。1953年,在提交了5次入党申请书后,我终于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天,我的班长对我说:“天佑啊,你现在入了党,我送你个针线包,以后衣服破了要自己缝,你要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班长把针线包塞到我的手里,我十分激动。入党对我而言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使命,从那天起我不仅是一名战士,更是一名要为祖国人民作出更大奉献的党员!

我把针线包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平时就随身携带,上战场时就交给连队保管。针线包虽小,但在生活中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就是用它缝了自己和战友不少的破衣服和破袜子。“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忘!”现在我都还在坚守着班长对我的嘱托。虽然后来与班长失去了联系,但他的话总是会回荡在我的脑海。

60多年的“文物”传承三代

周天佑:永远不要忘记初心啊。每每看到那个针线包,想起过去的日子,我总是这样告诉自己。如今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一直教育我的后辈,要牢记历史,要将党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在苏联参与“两弹一星”研发学习时,校方送给周天佑一条毛毯,这条毛毯传了三代,在送给孙子使用前发现毛毯已经磨损,周天佑打上了补丁,图案还是孙子的属相“牛”。

1960年,我到酒泉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一去就是17年。组织派我们去苏联秘密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共去了7个人,我是带队的,其他6个都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家都是党员,我是党支部书记。

因为苏联比我们这个地方冷,学校送给我一条毛毯,这条毛毯一直用到我退休。后来我又将毛毯送给了我的儿子、我的孙子。送给我孙子之前我发现这条毛毯已经破了一个洞,我找了一块椅子布打上补丁,因为孙子是属牛的,我就特意剪成一个牛头的形状补在上面送给他。如今缝缝补补三代了,我到现在还在用。

他们有时候会疑惑,“60多年了,这毯子都成文物了。”但我说,这个是对我参与“两弹一星”工作的一种纪念,更是想让他们保持革命传统,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

以英雄作楷模 退休后仍发光发热

周天佑:总有人问我,为啥退休了还闲不下来。我想的是,年龄可以退休,但是革命战士的意志不能退休,共产党员的思想更不能退休。所以,退休之后我一直坚持到处作报告,宣讲雷锋精神。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呀。

周天佑整理的党史学习教育和雷锋精神的资料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和雷锋同在沈阳部队服役。1960年春,军区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经验交流会,部队组织了一批英模和先进人物作典型报告。我以师青年政工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双重身份参加了会议。就是在这次群英会上,我认识了比我小几岁的雷锋。

那次会议整整开了10天,会议期间,一名小个子的战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大概十八九岁的模样,性格开朗,待人和蔼可亲,平时一有时间就抢着做好事,喜欢帮助别人。不是到食堂洗碗洗菜、抹桌子扫地,就是帮助其他同志洗衣洗袜子、打扫房间卫生。尤其是他作的忆苦思甜报告,感动了参加会议的干部战士。

就这样,通过几天的接触,我与雷锋熟悉了,因为同属一个军区部队的关系,共同话语比较多。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还邀请雷锋有机会到师部去,和大家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

后来,我征得师领导的同意,把雷锋请到了师部,为机关的干部和战士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我清楚地记得,报告会是在部队训练场上举行的,雷锋穿着一套洗得发白却很干净的士兵服坐在主席台上,神情自然大方。报告讲得生动感人,雷锋那朴素的话语、质朴的感情,那种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对旧社会对阶级敌人彻底的恨;那种忠于党忠于革命,永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1976年,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江西九江,几十年来一直在企业从事党务工作,到1994年退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后来就想着要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反复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到各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作报告,讲述雷锋故事,诠释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雷锋的事迹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的精神是伟大的,任何人努力才能做到。

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成为“最美家风”

周天佑的小儿子周力军:这个针线包和他那些军功章一起锁在抽屉里,当宝贝一样收起来,我们十分好奇,他才会说起那些令他骄傲的故事。

关于老人更多的细节,他的儿子周力军有话想说。

他在我们眼里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那时候在抗美援朝时出生入死,又参与了国家“两弹一星”的研发,现在还是和当年一样简单、朴素,觉得他这一生真的不容易,也发自内心地崇拜他。

我们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父亲在酒泉工作,每次去基地都说拉练去了,一去就是几个月,后来转到地方工作才知道他是在研发导弹。在家时,只要看到电视上播放解放战争的战争片,有导弹部队生活的电影,他就会目不转睛地看,很专注,我们就好奇问他,他才跟我们说了这些事。

尤其是那个针线包,他特别宝贝,把针线包和那些军功章一起锁在抽屉里,我们轻易都拿不到,收得很好,只在有需要缝缝补补的时候自己用一用。有时候我们找他说想看一看,他才会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告诉我们每个勋章的来历和故事。说完还不忘告诉我们以前的艰难岁月,现在依然要保持那种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

就这样,在我心里也埋下了一颗崇拜的种子——永远都不要忘记那段艰难却又极不平凡的岁月。转眼到现在,父亲依然从不买新衣服,接着孩子们的旧衣服穿,同时也影响我并且教育我的孩子,要以父亲为榜样,把艰苦朴素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结语】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拿着珍藏多年的针线包,周天佑总是能想起那些艰苦的峥嵘岁月。兢兢业业地工作,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学习雷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了这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监制:张春梅 赵净

策划:关宇玲

记者:王一凡 熊方

图片:谢婉茹、查艺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