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王晶)“我们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心里装着很多残疾人和家庭的痛苦,我们深深地理解这样的家庭,因此我们要拿出百倍的热情来很好地帮助残疾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家庭去改变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好,让他们能够有幸福感。”7月29日,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工作主要安排有关情况时谈到。

(策划:关宇玲 刘一荻 海报设计:张慧玲)

谈脱贫:71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对未来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作了新的安排。回望“十三五”时期,张海迪介绍,各级残联全力推动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现在完成了既定目标。71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摆脱了贫困,1180多万残疾人纳入了特困救助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了2600多万残疾人。

在中国残联工作13年,张海迪感慨颇深,她亲身感受到残疾人事业的进步。发布会现场,她与记者分享说,2009年,她曾去河北蔚县、康保县、卢龙县调研。至今她还记得,有一位盲人住着低矮的房子,屋里只有一张炕,一个灶台,家徒四壁。“还有一位下肢残疾的老人,听说我到村里来了,他坐在布垫子上,用双手在地上挪着,从很远的地方来找我,他的老伴儿也是一个残疾人,这位老人家生活贫困又艰难。”不过,张海迪讲到,这是十几年前的情况。

在那次调研之后,张海迪总在想,我们怎样帮助残疾人,怎样帮助他们改善贫困状况,怎样帮助他们康复。“重要的一点,就是残联组织应该怎么样推动建立更好的保障制度,制定更好的政策,让残疾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张海迪坦言,“我想,只要是医学和法律允许的,我们就要为残疾兄弟姐妹创造更好的生活。”

如今,860万城乡持证残疾人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也达到了95%,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其中近百万残疾儿童得到了康复救助。

(策划:关宇玲 刘一荻 海报设计:张慧玲)

谈教育:每年都有一万多名残疾青年进入普通高校

张海迪也很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问题,并感同身受。“我已经残疾了60多年,从小因为残疾没有进过学校,所以我一直以来特别关心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问题。”她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残疾人接受教育方面取得的进步很大,她特别关注一个残疾类别,就是盲人接受教育。

她谈到,坐在轮椅上还可以去学校,可以建设一些无障碍设施。但是盲人兄弟姐妹、孩子们,他们受教育特别困难。这几年盲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在各类学校就读的视力障碍学生有4万人。

张海迪说,2015年中国残联、教育部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管理办法,为有接受教育意愿的残疾青年,打开一个无障碍通道。其中特别规定,为视力障碍者提供大字版和盲文试卷,这一措施极大鼓舞了盲人孩子。现在每年都有一万多名残疾青年进入普通高校,今年又有11位全盲考生使用盲文试卷高考。

如今,张海迪颇为欣慰,这些年已经有很多盲人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还有的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策划:关宇玲 刘一荻 海报设计:张慧玲)

谈无障碍设施:建议用北斗系统为盲人提供导航服务

“十四五”期间,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盲道为例,张海迪谈到,这些年,很多城市在人行道,还有其他的便道上,铺设了盲道,地面是黄色条纹或圆点凸起,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到处都有盲道。但是,有的地方对公众的无障碍宣传还不够,盲道被侵占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在盲道上停汽车、共享单车,还有各种搭建,一些盲道就成了摆设,这是急迫需要我们宣传和解决的问题。”她说。

另外,通过张海迪这些年的观察,她发现,地面有凸起的盲道也会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不便,比如坐轮椅,有凸起的盲道,轮椅就会有颠簸。有的在公共场合的人因为赶路匆忙,还会在盲道上磕绊,这是盲道不便的地方。为此,她说:“今天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残疾人提供更先进的辅助器具。”前段时间,张海迪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建议,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出频道,帮助盲人提供导航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盲人出行难和生活难的问题。

她谈到,现在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能获得精准即时服务。希望科学技术能够为盲人带来福祉,为他们创造更便利、更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