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记者王晶)“陆上跑的、天上飞的和水里各种船只,很多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意见提出,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要自主可控。”针对近些年交通领域部分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在8月26日例行发布会上透露了上述信号。

京沪高铁(图片来源: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

顶层设计:设五年与十五年的阶段性目标

孙文剑所提及的意见,为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于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

记者注意到,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性目标:一个是五年,一个是十五年。第一阶段到2025年,第二阶段到2035年。

就此,孙文剑向记者解释说,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初步构建适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而到2035年,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有急迫需要,更要有长远需求。近年来,中国的桥、中国的路、中国的港、中国的高铁等早已成为中国名片。但同时,也存在基础研究不足、前沿关键技术研究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而言,此次出台意见的布局更为长远,具体攻克目标也更为明确。比如,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方面,布局了一系列研发任务。

接下来,要攻克大深度饱和潜水、航空器适航审定等行业特色关键技术;合理统筹高速轮轨列车、高速重载货运列车等研究。与此同时,开展超高速列车、超高速商用飞机等新型载运工具研究;攻克海底悬浮隧道理论体系与关键技术等。

推动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领域研究立法

一些备受关注的领域、产业,也在意见中被反复提及,以此明确规划方向。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将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工业机器人、生物安全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比如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促进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加快投入应用。”孙文剑表示。

其中,交通运输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规划方向也被列入意见内。孙文剑举例称,加快新一代轨道交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技术船舶、航空装备、现代物流装备等自主研发及产业化;推动无人机、无人车物流递送发展,探索开展城市地下物流配送;鼓励各类金融资本支持交通运输新基建项目。“再比如,加快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自主创新应用,这是大家熟知的BIM技术。”孙文剑说。

不过技术的推广还需落地,通过试点示范,积极强化科技成果推广。记者关注到,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将会大大促进一些科技成果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落地和实施。”孙文剑说,将以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动先进适用的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集中应用。另外,还将开展自动驾驶、智能航运先导示范,加快前沿技术的试点应用。

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争取交通领域教材进大学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打造世界前列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上述意见还重点提出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和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据预测,未来在交通领域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的专题研究,并编写面向大专院校学生、行业管理人员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领域的一系列教材,编写教材,争取交通领域教材进大学。

孙文剑表示,希望用最新的科学理念和理论方法教育培养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和干部职工,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也相继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我们将研究出台相关交通运输领域的政策文件,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孙文剑同时透露,还将推动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统筹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科学数据中心等一系列布局与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