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丹东9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晶)9月17日一大早,在与上一个班的巡守员交接后,李民在巡检记录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整理好工具,准备对鸭绿江大桥巡检。

作为国门线上的“把关人”,李民的工作地点与很多人“不同”。

鸭绿江大桥位于中朝边境,是中朝界江鸭绿江上唯一一座跨江公路与铁路两用的大桥,与朝鲜仅一江之隔,最近直线距离不到1000米。

作为丹东工务段丹东桥隧车间巡守员,李民是我国仅有的3名鸭绿江大桥线路巡守员之一。

中朝友谊桥沿线上的巡守员还有很多,图为铁路职工正在高温下检修钢轨的平顺性(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铁路职工正在高温下检修钢轨的平顺性(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穿上工装,拿起信号旗、对讲机和GPS手机,还有工具箱,这是李民每次巡检鸭绿江大桥的“标配”。

李民在江桥上往返一次巡检的路程大概2.5公里,每天要巡检至少5次,一天算下来需要走行12.5公里,这区间段要检查1622根枕木、3244根螺栓、7个墩台……坚持走上12年,日日如此,其中的情感,“不易”二字绝不足以表达。

当快要走到大桥中间两国交界之处时,李民走到线路人行道处,掀起桥梁墩台上方的一块中心步行板,然后踩着近2米高的梯子,下到桥下桥梁墩台处,检查墩台状态。“大桥的重量都是靠着这些墩台支撑的,每次巡检时,墩台都是检查的重点。比如,这里有一颗螺栓松了,就得记下来,通知车间安排人员进行处理。”一边和记者搭话,李民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将问题用笔记在了上面。

李民说,自己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铁路工人,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真的是责任在身,国门无小事。“这也是一份良心活儿,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重要的还要心细,不能放过设备一丝一毫的变化。”他说到。

前几年,当地降雨频繁,江水不断上涨,鸭绿江大桥经受着一次次洪峰的“挑战”。一次,暴雨突然来袭,为了确保线路安全,李民与工友主动请缨,轮班对大桥实施24小时不间断看守,随时观测桥梁状态和桥墩有无位移迹象。

树枝和杂物堵塞桥墩,影响洪水通过,李民就用安全带绑住身体,然后在工友的配合下,冒着生命危险用长竹竿疏散杂物。

直到次日傍晚,水位大幅回落,李民和工友才松了一口气。

李民说,类似这种突发情况并不多,自己日常工作中更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重复”。忍受这份“枯燥”,需要体力,但更需要耐力。

“比如三伏天的时候,就算中午气温再高,我们也要出去巡检,检查桥上的线路设备几何尺寸,有没有因为高温而发生改变。”而到了冬天,李民告诉记者,江面上的寒风刺骨,但他和工友们没有一个人因为严寒而退却。与记者交谈间,谈及巡守,李民颇感自豪,“自从鸭绿江大桥设立巡守员岗位以来,历任巡守员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坚持标准化作业。60多年来,鸭绿江大桥在设备安全上没有出现过任何闪失,我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

但荣誉过后,采访记者散去,李民心里没那么紧张了,“现在在琢磨哪个墩台是检查重点,哪里的线路几何尺寸易发生变化,哪一段的螺栓需要涂油防锈。”这才是别人见不到的李民的工作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