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记者王晶)据社科院预测,2021年,我国GDP实际增速预计达到8%左右,超过预期目标,也将高于世界其他绝大部分主要经济体。

眼下,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2021年12月15日,四川德阳,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拉开帷幕(图片来源:CFP)

在此背景下,不少专家认为,表明我国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加大技术创新和要素资源向制造业有效集聚,努力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仔也在15日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以下简称产业蓝皮书)中具体提及,通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培育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兴产业增长新引擎,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的内在动能。

实际上,长期以来,传统生产要素低成本是中国制造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优势弱化,对全球低端生产环节吸引力减弱,给稳定制造业比重造成困难。

张其仔表示,要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增强制造业的根植性。在中西部地区,布局更多的、聚焦特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级、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与资源型城市全面推进双向产业转移协作工作。

上述产业蓝皮书还指出,2021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冲击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大幅度上升,国际循环出现局部性梗阻,“卡链”“断链”现象全球蔓延。

因此,张其仔建议,鼓励制造业创新领军人才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管理工作,探索由领军人才与省、市领导联合或轮值担任“链长”的“链长制”模式。

他提及,还要推动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做优做强,要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确保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应享尽享”,尤其对创新型企业实现让利,按月退还一定比例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制造业向来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而物流则是发展制造业的基础,“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统筹物流枢纽设施、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建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流通效率。”张其仔告诉记者。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