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关灵子)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人自愿加入器官捐献的行列。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450万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张宝艳带来了“关于建立人体器官捐献抚恤制度”的建议。张宝艳告诉央广网记者,尽管器官捐献的行为是自愿无偿,但器官捐献是在用生命延续生命,在鼓励和倡导这一志愿行为时,理应为捐献方多提供一些关怀与帮助。

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张宝艳(受访者供图)

尽管我国公民志愿捐赠器官的数量逐年增长,不过张宝艳向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统计在册的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却多达30万人。“器官供体不足现象亟需被关注,拓宽合法器官来源,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续已刻不容缓。”张宝艳说。

在张宝艳看来,以实实在在的切实行动予以宽慰和缅怀,对捐献者及其家庭表示适当的感谢,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也符合回报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将鼓舞和激励更多人加入这支队伍。

那么,要建立怎样的人体器官捐献抚恤制度?张宝艳建议,在捐献者去世之后,对捐献者生前在医保报销中个人承担部分,给予全部返还。

除此之外,张宝艳也进一步指出,民政部门对于捐献者免费提供纪念墓地及免除火化等丧葬费用,对于家庭特别贫困的捐献者,通过财政补助、社会捐赠以及受益方定向捐赠等方式筹集基金。

在立法方面,张宝艳表示,要从法律层面确立人体器官捐献的激励体制,为规范和调整器官移植领域各方法律关系提供更权威、更全面、更充分的法律保障。通过激励性、保障性立法,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传递生命”的善举中来。

编辑:郑皓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