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7月13日消息(记者王佳爱 通讯员胡媛媛)盛夏长安,绿意盎然,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焕然一新的城区道路两旁树木繁茂,绿荫如织,花草树木间,鸟儿清脆的叫声鸣唱着生命活力。而雄浑巍峨的终南山生机盎然,满目幽宁。秦岭北麓“山是碧玉簪,路是绫罗带。水绕山间转,人在画中游”。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抢眼的不仅是蓝天碧水,更有欣欣向荣的生态美景……

 

  近年来,长安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打好打赢“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为重点,狠抓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大污染防治管控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趟出绿色发展长安路径

  长安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形成“一委一办六组”工作架构,强化综合决策、形成工作合力,使各级职责更加明确、上下机制更加顺畅、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形成区环境委统揽全局,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在工作中,对中省市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点督办,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长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青山保卫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先后开展了“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VOCs专项整治、秦岭北麓拉网式排查后续整治、皂河水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小区末梢治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扬尘治理“突击月”等工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

 

  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持续优化

  全力开展铁腕治霾,统筹推进“煤改洁”工作;加强工业污染排查,发现一起治理一起;强化污染源治理,完成1120户“散乱污”企业整治;开展餐饮无组织排放专项整治,2560家餐饮单位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加强两类企业扬尘监管,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防治措施。开展机动车污染整治,淘汰老旧车,上半年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审核1400余台;开展“一区一策”科技治霾、精准治霾,全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明显减少;投入环保烟火监控系统试点项目,在秦岭以北农田及河流区域设置90个监控点位,实现监控区域露天焚烧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监控;夯实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加强对2670个污染源的日常巡查监管;以扬尘治理突击月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冬病夏治”。截至6月30日,我区优良天数达到112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6天;PM2.5浓度均值5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8.3%;PM10浓度均值91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8%,空气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开展土壤详查工作,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风险筛查和采样调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做好固废及危废管理工作;加快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农村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全区规模场污处设施配套率达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地膜回收率89.2%,棚膜回收量回收率100%。以“八清一改”为抓手,“清三堆”“治三乱”,全域推进“清洁乡村”行动,开展行政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生活污水收集与治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与治理等工作。

 

  守护大美秦岭,做足秦岭北麓绿色名片

  长安区自觉扛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做生态文明先锋,当好守护秦岭生态的忠诚卫士,以实际行动守卫好秦岭的青山绿水。以颠覆性理念和改革精神为遵循,加快建设秦岭保护示范区,委托国家林草局林产规划院编制长安秦岭保护示范区总体规划,并建设峪口保护站和智慧管控系统,实施峪口峪道整治,子午峪、小峪、石砭峪、大峪、库峪、西岔沟6个峪口保护站已建成运行,全方位智慧化管控秦岭,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加强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巡山,做到1758个检查点位全覆盖。推动“五乱”问题整治,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广泛开展省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工作,激发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推进了秦岭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既要环境美,又让民更富。长安区共计划创建花园乡村199个,其中2019年已初步建成151个,今年上半年计划创建48个。围绕花园乡村十项重点工作,提升打造2.0版花园乡村共计121个。长期以来,秦岭北麓农家乐在给市民休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秦岭北麓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长安区迅速行动,依法推进秦岭北麓农家乐分类整治,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重点解决规划、污水、垃圾、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容貌、长效管理等短板问题。对沿山原有的农家乐全面进行提升改造,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品质低端、经济效益差的农家乐,同时对一些具备升级条件、硬件设施达标、发展潜力巨大的农家乐进行民宿产业升级改造。拆除违建农家乐243户、关停334户、整改提升516户,经过环境治理和改造升级的农家乐服务水平和经营环境得到规范与提升,也给沿山村民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加快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垃圾分类

  长安区投资500万元,建设了长安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长安区大件垃圾拆分中心及有害垃圾暂存点。目前累计回收可回收物7.3吨、有害垃圾0.6吨,处理大件垃圾192吨。投资1043万元新建垃圾压缩站1座、提升改造4座垃圾压缩站,年底前可全部投入使用。投资914万元,为涉农街办配备8吨洒水车2辆、8立方米密闭式垃圾箱436个、3立方米密闭式垃圾箱64个、8吨摆臂车5辆、3立方米勾臂车7辆、分类收集电动三轮车173辆,有效地解决了垃圾混收混运等问题。

 

  长安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践行绿色发展走出了成功路径。生态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巍巍秦岭更加雄伟壮美,皂河成为水清岸绿的清水河、人文和谐的景观河、惠民利民的民心河,长安中央公园北段已开园迎客。公园城市、花园乡村、五化道路建设等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百万群众的绿色福祉不断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