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彝族小伙马查力尔也迎来今年最为丰厚的一笔收入:39577元。

  在火灯村的附子收购现场,今年第一批附子的收入再次让马查力尔成为当场的“销冠”。加上地里还未收获的,今年4亩多附子能为他带来4万余元的收入。

▲彝族村民马查力尔家的附子成熟了。

▲彝族村民马查力尔收获附子。

  虽然身处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村,但马查力尔甚有名气。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好医生集团的帮助下,马查力尔加入了附子规范种植的队伍中,成为了较早一批脱贫的当地村民。从2016年的2万元,到今年的4万余万,马查力尔一家的附子收入实现了翻番。

  与马查力尔一样,火灯村的其他村民也因为附子种植获益。早在2017年,该村附子种植就达230亩,收入139.2万元,户均8188元。当年,76%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1户顺利脱贫。

▲9月的大凉山深处,成片的附子花次第盛开。

  追溯该地与附子的关系,时间线更长。种植附子适宜地要求平均海拔在2800米左右,腐殖质壤,年均气温10-15度,无工业污染。地处高寒山区的布拖,因为广袤的山地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附子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形成了种植附子的天然宝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布拖县就开始中药材种植。

▲9月的大凉山深处,成片的附子花次第盛开。(潘安_摄)

  与此同时,好医生集团从1996年引进附子到布拖县种植开始,就开展了产业扶贫工作,已历时24年时间。

  附子与火灯村产生更为紧密的关系,是在2014年。因为“万企帮万村”行动号召,好医生集团把火灯村作为对口精准帮扶村。相比以前的分散种植、收购没有保障、技术培训缺乏等困境,其创新的“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输入了更多动能,通过实施公司为农户提供良种、给予技术培训指导、签订保底价订单合同回收产品等措施,帮助支持高寒山区彝族同胞发展中药材增加收入。马查力尔、马查阿俄等一批附子种植能手和勤劳致富带头人涌现。

▲成熟后的附子。

  在此背景之下,到2019年布拖县有5个乡30个村种植附子7000亩,实现附子产值2100万元,带动5000多户农民稳定增收脱贫。火烈、补洛、乐安3个主产乡23个村的2028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民与企业签订保底价收购订单合同后,附子已成为每年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彝族村民马查力尔家的附子成熟了。

  而在精深加工上,好医生集团在布拖县则洛工业园区修建特色中药材精准扶贫现代化加工厂,把农民种植的中药材收购进厂进行初级和深度加工后,成为合格的市场需求产品销售,增加附加值。该厂正式投产后,预计年处理附子4000吨、苦荞1000吨、其他中药材3000吨,年产值1.3亿元,利税3500万元,安置就业200人,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品牌一条龙格局。

▲附子加工。

▲附子地里的现场培训。

  如今的布拖,被誉为“中国附子第一县”。好医生布拖附子种植基地于2009年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GAP认证,建立了布拖附子质量标准。“布拖附子”不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也获得中国进出口商会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附子”。

▲附子地里的现场培训。

▲附子地里的现场培训。

  以布拖为起点,小附子变身“金砣砣”,紫色附子花扎根大凉山贫困彝乡。如今,在四川凉山州,已有布拖、昭觉、美姑、越西、喜德、甘洛、雷波、普格、盐源9个贫困县41个乡的108个村种植附子、云木香、川续断、大黄等中药材达到28465亩,带动1.4万户农户走上稳定脱贫奔康道路。

  根据好医生集团战略规划,将用10年时间投资5亿元在凉山州建设10万亩中药材产业扶贫百草园基地,6万户30多万农民将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