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青白江举行解读《成都市青白江区全面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并同时发布了五大重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具体举措,标志着青白江区优化营商环境进入3.0时代。

  作为青白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导方案,这份3.0版本的《实施方案》聚焦解决企业反映的新痛点、新难点、新堵点,围绕极简审批、极速通关、极优服务、要素保障、配套服务五大方面,提出了25项148条改革措施,彰显了青白江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决心。

  创新开展“极简”审批!在全国率先打通准入准营环节

  办事是否简便、流程是否透明、准营门槛高不高,改革成效好不好,市场主体的感知最敏锐、最深刻。

  针对一些企业面临注销流程多等问题,青白江创新开展从企业准入、准营到退出全过程的“极简”审批模式。

  如何“极简”?首先,在企业准入阶段实施“确认制”改革。在自贸区探索通过全面实名制、信用承诺制和自主申报制,以标准化、程序化的模式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和一般经营资格,实现“即时确认,立等出照”。在企业准营阶段实施“简易事项准入即准营、一般事项承诺即准营、复杂事项综合许可”三项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打通准入准营环节,承诺提速85%以上。以预包装食品许可改备案改革为例,在青白江,这项许可在企业登记注册环节时,一并办理备案手续,一次性减少8项申请材料,实现领照即可营业。

  相比企业开办,企业注销则像将一张白纸印迹“擦净”。而企业“注销难”,难在提交材料繁多、办事流程复杂、全程耗时较长。

  那么,青白江又是如何做到企业注销“一件事”一办到底的呢?该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局长秦鸿美表示,青白江探索实施“证照注销一次办结”改革,建立企业注销“一次办”专区,将营业执照注销和食品、货运等47个许可证注销合并到一窗办理,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次办结”,实现一次注销、整体退出。

  这样的极简审批好不好,企业用“入场券”来投票。今年1-11月,青白江每天诞生94家企业,同比增长1倍多,不断向上攀升的市场主体增速曲线是最好的证明。

  打造极速通关模式!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

  “我们看好成都青白江区的交通优势,其铁路港优势明显。”玉湖集团(香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蒋文胜如此表示。12月1日,玉湖环球食品供应链中国西部基地-青白江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国际铁路港。

  “每月大概要出口200—400箱商品。”作为早期入驻成都国际铁路港企业之一,如今的四川邦达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从货代到全国订舱、海外建仓,业务拓展到报关、保税仓储、跨境电商等等,对于通关效率的提升,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立平有着切身体会,“真是越来越通畅!今年的贸易额争取达到20亿元。”

  国际贸易,最怕的就是“国际堵车”。青白江区国贸和物流局副局长何刚坦言,港区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全程电子放行管理,进一步压缩货物通关时效,进口时效提升57%,出口实效提升33%,“我们就是致力于打造极速通关模式,让货物如过江之鲫!”

  为何如此信心?何刚透露,目前港区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实现进出口申报业务全部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另一方面加快搭建成都国际铁路港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提升电子化、无纸化程度,推行进出口货物“先放行后改单”。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港区正投运铁路口岸大型集装箱检测设备(H986),开展非侵入式查验、智能审图,持续提升铁路口岸集装箱货物查验效率,压缩整体通关时效。

  “文勘前置”!在全国率先将“企业缴费”变为“财政列支”

  青白江建设项目审批有多快?以“万达广场”项目为例,从立项备案到竣工验收备案仅仅用了不到50个工作日。

  这样超高的审批效率,在青白江已为常态,而在提速的同时,做优精细化服务,积极探索项目前期审批“一件事、一套表”,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来破解审批快而不精、企业体验感不强等问题。

  在项目用地管理方面,将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证合一”合并办理。实施“一站式中心”改革,实现社会投资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建设项目全过程一站式办理。开展“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小型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环节不超过4个,审批用时不超过12个工作日。

  众所周知,完成地下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是建设项目开工的重要前提,在一定意义上,文勘效率直接决定项目开工效率。在以往,文勘时间平均25天/100亩,如今压缩至3-7天/100亩,并在全国率先将“企业缴费”变为“财政列支”。

  值得注意的是,青白江文勘工作,不仅“提速”,更是“提前”,按照“文勘前置”改革思路,在自贸试验区、各产业功能区着力推行文勘“区域评估”,推进“拿地文勘”向“拿地开工”转变。以万达项目为例,仅用时8天,青白江就完成了占地305亩该项目文勘工作,项目实现拿地后即可办证开工。

  要素赋能!探索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

  生产要素集成是决定企业投资流向的关键因素。

  这一次,青白江推出了集降低能源、土地、信贷等要素制度性成本的“综合解决方案”。

  对能源获得方面,成友昌母婴(成都)用品有限公司焦女士体会很深,通过国网APP申请用电,从申请到企业获得用电,仅2个环节,办理时间3.5天,节省了16.5天。青白江持续推进公用设施接入便利化改革,将水电气信报装系统与政务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公用设施报装“线上办理、一网通办、一窗受理”,逐步实现接入能源“零上门、零成本、零审批”。

  在用地保障方面,青白江更是底气十足,探索在产业功能区内实行“标准地”出让和“标准厂房”出租模式,在欧洲产业城、成都国际铁路港含综保区两地,分别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6万平方米、26万平方米,高效及时解决中小微企业用地和厂房需求,目前已入驻康佳、华鼎国联、巨石、美国诺伏克、英国利洁时等数十家大、中、小微企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在获得贷款融资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困难的问题,青白江建立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动设立包括“种子-天使-VC-PE”等各周期的专项产业引导基金,探索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助推企业创新创业和区内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提升获得感、满意度!促进“人、城、产”融合发展

  “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唐伟,有很多头衔.

  2018年3月,唐伟经人才引进到青白江区工作,其主持设计的“国产首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研制”项目荣获中国核能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来到青白江2年多,我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所在公司每年的业绩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长,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唐伟说。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营商的主体。没有吸引聚集并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环境,就不可能有一流的营商环境。青白江深谙其道,以企业及其员工的获得感为改革的评价标尺,致力于以更优的政策支持、更快的政务服务、更全的民生配套持续提升企业及其员工获得感、满意度,促进“人、城、产”融合发展。

  如何提高企业及其员工的获得感呢?据了解,青白江一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荣获中国专利奖、四川省专利奖的,给予区级配套奖励,对企业发明专利取得零突破、数量上台阶、发明专利引进、发明专利年费给予资助。充分运用“青”松办智慧政务平台,探索分级分类建立政策兑现周期机制,鼓励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另一方面,则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继续深化政务大厅“综合窗口”改革,实现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70%“全程网办”、90%分类“一窗办”,100个“一件事”集成服务。与此同时还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探索创新“医养康养”结合模式,全方位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等,增强企业及其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据悉,青白江坚持法治引领,推动公平、正义、竞争、有序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制定《关于破产程序中有关税务问题处理的办法》,规范破产涉税事项的处理;出台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实施细则,加强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明确适用的案件范围;制定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简易破产案件审理天数控制在5个月以内。在全国率先探索在市场监管领域引入纪检监察工作监督机制,实现纪检监察、社会监督“双轨制”,保障双随机监管规范公正,维护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