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横峰11月17日消息(记者胡斐)苏家塘距县城9.6公里,是江西省横峰县姚家乡的一个耕读小村,村如其名,村里大部分人都姓苏。村庄生态优良,民风淳朴,全村67户共计270人。

  村里生态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好好利用?那么多破房子怎么拆?围墙做得那么好舍得拆吗?

  原来,早在2017年,村里还是房屋破旧,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落后村。

  苏家塘秀美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苏国才介绍说:“我们特意去县里秀美乡村示范点参观学习,看到别人的村庄变化,干净、整洁、漂亮,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为了把村庄建的更美,那时起,村里就成立了秀美乡村建设理事会、促进会,大家积极出谋划策,先后自发捐款达到10万元,自觉地投工投劳进行乡村建设。”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村民们在该村秀美乡村建设理事会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人的新农村”建设,秉承“耕读传家”的理念,着力做好生态、文化、宅改三篇文章。打造成为以“耕读传家”文化为特色的环境优美、民风朴实的新农村样板。

  据了解,自开展秀美乡村建设以来,该村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以“五拆五清”整治和民生设施建设为主,不砍树、不填塘,不搞大拆大建,坚决不搞城市化,要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全村拆除破旧“三房”45处、围墙1260米、整治空地荒地1.05万平方米、改塘5口,主干道、入户道全部硬化。同时利用瓦罐、磨盘等进行点缀,就地取材、用生态建材,营造了留有乡愁、疏密有间,竹林摇曳的村庄美景。

苏家塘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丛荫(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说起拆除围墙这项工作,苏国才告诉记者:该村在拆除围墙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一拆了之,而是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做出乡村规划,将拆围墙与打造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进行美化、绿化,提升乡村“颜值”,全方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苏家塘村利用秀美乡村建设成果、乡村生态资源,搭乘乡村振兴战略快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农村经济新业态,不断增强着秀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村民在家门前晾晒稻谷(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我在外地打工很多年了,也是开的餐饮店,当时店里生意并不乐观,后来家里人告诉我,村里环境好了、道路宽了、绿化美了,回来后的我观念也发生转变,我想回家来创业。”苏家塘农家乐苏氏厨房老板苏国云告诉记者。

  随着全域旅游推进游客量增多,秀美乡村景点建设不仅仅带来了环境上的改变,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苏国云笑呵呵的说道:去年回来我就把自家的住房改造成农家乐,依靠村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了,忙的时候一天下来能有3000元的收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天蓝了、水清了、路畅了,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打造,苏家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苏家塘状元树(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传承耕读文化的苏家塘村,倡导“种好田,读好书,做好人”的民俗家风,简简单单的9个字,却是苏家塘人世世代代的追求目标。该村有一处“读书林”,早先孩子们放牛回来就把牛拴在树上,在林子里读书。

苏家祠堂(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读书开智明理,勤奋好学是苏家塘的优良传统。比家风、比学风、比成绩,营造了浓郁的耕读传统,孩子的未来会走得更好,飞得更高。全村共有大学生13人、研究生4人,目前就职教师共有8人,其中有2人分别担任横峰县一中和横峰县二小的校长。给全村的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据介绍,每年村里还会进行最美系列的评选,最美身边人、最美村干部、最美庭院、最美家庭等等,为的就是让所有的村民参与其中,激发村民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苏家塘村2019年最美系列评选光荣榜展示栏(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与此同时,该村以文化活动中心为依托,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集体经济供养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享受免费午餐。橱柜里的餐具,书架上的图书,桌上的象棋,墙上的积分游戏,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聊天、看书、下棋,安享晚年。

  除了生态、文化之外,“一户一宅”也是该村建设秀美乡村的生动实践。该村落实了“规范建房、有偿使用、无偿退出”的宅改新策。对新建房屋空置在120平方米之内,由于历史原因,房屋占地超过160平方米的,超出部分按10元每平方由村民理事会收取。

苏家塘村民们种植的马家柚熟了(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拆除整治的空基地无偿归村集体所有,并利用这些空地荒地,栽种了马家柚、桃树等各类果树1134株,今年的马家柚套袋近8000个,按照去年10块钱一个的标准,至少今年可以增加集体性收入8万元。增加了的收入,用作村庄的管护和治理,从源头上解决了有人建有人管的长效管护机制问题;另外采取轮作方式种植了油菜40亩,以及通过增减挂项目,种植了20亩蔬果等,以土地租赁和劳动用工等方式带动了该村8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该村通过多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全面消除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超5万元,2018年均超10万元,2019年均达16.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