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鸣谈中国电影:将来可跟美国抗衡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黄百鸣接受中央台记者陈菲专访(实习生 致远 摄) 

  央广网广州12月11日消息(记者陈菲 实习生致远 文虎 舜贞)今年8月29日,香港与内地CEPA第十份补充协议签署,并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新的协议,广东话版本电影得以“原汁原味”在广东省以外的地方发行放映,这将有助香港电影业拓展内地的华语片市场。对此,中央台记者日前专访了香港著名电影制作人黄百鸣,他表示,希望将来内地市场能给香港电影更多发展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可跟美国抗衡。

  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一年出品电影200多部,后来滑落到一年只拍40-50部。加上遭遇金融风暴的冲击,香港电影业跌入了前所未有低谷,黄百鸣和吴思远、成龙及多名电影人抓住机遇呼吁香港电影要北望神州,最终让电影纳入CEPA框架下,拉开了香港与内地合拍电影的序幕。

  黄百鸣说:“香港在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一个非常辉煌的年代,我们每一年拍电影超过三百部,后来盗版出现,经济环境也不好,还有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了电影市场,香港电影的年产量一直下降到四十部、五十部,很多电影人都转行了。不过,我当时觉得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了,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拍电影不单是拍给香港人看,还要拍给所有的华人看,所以我就赋予“北望神州”。

  黄百鸣表示,CEPA带来一个更加开放的内地电影业市场,内地政策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这为两地合拍片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令合拍片成为双赢模式。他说,合拍片不但是给了香港一个黄金的机会,也带动了大陆的市场。“2004年CEPA签署之前,内地的票房从来没有超过十个亿。2004年底,合拍片开放了,马上就15个亿,然后23个亿,32个亿,45个亿,60个亿,80个亿,100个亿,到今年达到200个亿。这么短短的十年的增长非常快。而且,过去好多年,内地合拍片在十大卖座电影中占了大部分,所以合拍片除了给了香港一个机会,也带动了内地的市场。我觉得,非常好的是两地的人才一起来做合拍片,可以把影片做的更好。”

  身为香港著名电影制片人,黄百鸣见证了香港电影的起起落落。30年来,他先后成立新艺城、东方电影等制作公司,打造的电影,捧红的导演和演员多不胜数,《最佳拍档》、《开心鬼》系列刷新本港票房纪录,更是港人集体回忆。自CEPA落实后,内地电影市场逐步开放,为香港电影制作公司带来无限机遇。黄百鸣抓住此次机遇,在试水动作片成功之后,又连续制作了一批他擅长的贺岁剧,《家有喜事2009》、《花田喜事2010》、《最强喜事》、《八星报喜2012》,在内地狂揽票房数亿。

  黄百鸣说:“当时中国十三亿人口这么大的市场,是给了我们非常好的一个黄金机会。我在学习拍动作片,一直到《叶问》才算是成功。再拍我最拿手的喜剧。2009年我就拍了一部《家有喜事》。结果这部电影成为香港华语片卖座冠军,在中国内地的票房也算是不错,有四千万。接着第二年,我就拍《花田喜事》,票房再增长到六千五百万。第三年的《最强喜事》,我让甄子丹,这个演《叶问》的人,从来没演过喜剧的,来演喜剧,跟我一起演出了《最强喜事》,票房是一亿七千万,相当不错。有人认为,我们贺岁片日期是春节过年的时候,可能不适合内地,结果,我就告诉了大家,其实不是的,内地人也懂得欣赏我们香港的喜剧片的。我觉得我们从制作上、剧本上,能尽量把两地的文化差异拉近的话,也可以做到很好的票房。“

  根据CEPA10,“无论是香港电影还是和与内地合拍电影,在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通过后,只须加注标准汉语字幕,即可以广东话原声在内地发行放映。”黄百鸣说,CEPA十年,给电影带来了黄金机会,给香港,也给了内地。“从影片的数值,还有票房的数值,就可以告诉所有人,CEPA是成功的!当然,希望未来CEPA更开放给我们香港电影,比如说演员的比例。我觉得往后应该可以放宽。因为我们香港人是中国人,是自己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要分彼此。这样的话,电影会越做越好。”

  黄百鸣表示,有内地的市场加上香港的人才与制作,在将来,合作片的水平会发展到美国电影的水平。“当年我也说过,能跟美国片对抗,只有合拍片。因为有市场才有制作。要是你市场小,你不可以做大制作,有大的市场才可以做大制作。美国有一个很大的市场,所以他们可以做大的制作。现在我们中国的市场也慢慢成熟了,我们也可以慢慢做大制作。论人才各方面,我们内地跟香港合起来,不一定比好莱坞差的。所以我相信,将来中国电影可以跟美国电影对抗,可能有一天会超越他们。”

  作为香港电影发展轨迹中的一面重要旗帜,黄百鸣引领了上一轮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他希望在下一个内地的“黄金十年”里,能有新一代的导演将历史重演,甚至,演出超过他的精彩。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责编:刘明霄  日期:2013-12-11
1
标签:黄百鸣;中国电影;美国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