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故事]绿皮车的春运“慢生活”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绿皮车的春运“慢生活”(央广网记者 刘涛 摄)

  央广网西安2月20日消息(记者刘涛 通讯员刘翔)在由西安机务段火车司机担当驾驶的各次旅客列车中,有这样一趟车,它不像高铁那样“高端大气上档次”、不像红皮蓝皮特快直达列车那样“鲜明拉风跑的远”,它等级最低,全列只有7节即将退役的古老绿皮车厢,每天顺着咸铜和梅七这两条老支线铁路蜿蜒穿行在西安以北山区中,它就是西安往返前河镇的8355次旅客列车。

  8355次由老式DF4型内燃机车牵引运行,每天中午12:20发车,途中要在25个小站停车,直到当天下午18:27分才能走完203公里的全程到达前河镇车站,平均速度只有30多公里。虽然运行速度慢,但因为8355次几乎沿途每一个小站都停,起步价仅1元,全程票价才14.5元,而且悠然惬意、怀旧感十足,堪称“复古公交火车”,非常适合短途旅行,所以每年春运或是冬季大雪封山公路不通时,乘坐这趟小慢车回家过年、走亲访友、务工返校的旅客甚至摄影驴友就多了起来。

  说到慢,轮流担当这趟小慢车值乘任务的西安机务段4个机班共8名火车司机深有感触。用司机肖剑的话来说:“虽然车开得慢,可是心里丝毫不敢慢怠,后面拉的都是旅客,身为司机肩上责任很重。”

  作为这条货运支线铁路上唯一一对旅客列车的司机,42岁的肖剑为了开好车下足了功夫。

  肖剑和他的搭档张苏宁每次出车要提前登上机车,按照标准程序对柴油机、发电机、管路和电路等上千个部件仔细检查,光是检查走行转向部分就要手持检点锤敲击上百条螺栓至少300次。肖剑把这种检查形象的称之为“望闻问切。”他说:“慢工出细活,认真检查要做到望设备状态、闻异常气味,问就是通过敲击感受部件是否松动,切就是通过触摸感受部件温度是否正常。”

  驾驶小慢车运行在山区支线铁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咸铜线和梅七线分别是上世纪40和70年代修建的老铁路,年代久远,途经富平站之后就进入了山区。虽然车速慢,但连续小半径弯道、长大起伏坡道甚至盘山铁路较多,所以平稳操纵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线路上,只有最富经验的老司机才能把列车开得安全又平稳,旅客才不会坐立不稳、跌跌撞撞。

  肖剑以前开货运列车不讲究平稳操纵,但旅客列车却要高看一眼,所以自己日常很注重提升平稳操纵水平。每当提速和制动时控制牵引力和减压量,他都掌握的十分精确,努力把误差降到最小。跑车这么多年,很少有旅客反映列车晃动大。能达到这种水平,肖剑苦练了两年多。

  干工作能有这样的动力,完全是因为自我加压。曾经在新疆当兵的肖剑当年是班长,荣立过三等功,这都缘自他无论参加训练还是清理猪圈,都身先士卒、争当优秀。长期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嘴上不说、心里要强的性格。

  说起工作中的辛苦,肖剑和他的搭档张苏宁异口同声:“熬夜累!”晚上正是人应该休息的时候,但为了保证从前河镇返回西安的列车正点开行,他们每次凌晨3:30就要起床做好准备了。

  工作很辛苦、任务很艰巨,这就需要一副好身板,多年以来,肖剑一直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坚持健身,还专门给家里买了杠铃和动感单车。

  辛苦倒没什么,肖剑说他最大的心结还是顾不上家。“即使逢年过节也得按计划准时走车。火车司机都这样,一旦走车家里发生再大的事也回不去,你不能说自己有事儿把列车往区间一停自己走了,这么多年欠家里人的很多。”多年来肖剑一直和家人保持着默契——反正走车了也顾不上家,那有事就干脆别打电话,说了也回不来,还容易分神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现在家里有事都是往车队打电话,有重要事情都是车间立即从西安派干部到家里帮忙,等他下班后再转告他。

  跑了这么长时间车,肖剑打心眼里觉得这份工作挺好。“收入还行,虽然压力大,但蛮快乐的、很有成就感!”每次通过弯道时向后瞭望列车运行状况,看到一条壮观的铁龙是由自己驾驶,一股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每次驾驶列车正点到达,不必让旅客苦苦等待,就十分快乐;每次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操纵列车平稳启动、运行、再对准站台停车,让旅客安全上下车,这成就感便愈发强烈。

  今年春节肖剑又没能在家过年,他除夕出车、初一回家,这已是他连续第3次没跟家人吃年夜饭了,而这是他干这一行19年来的第10次。

  正是这责任感、快乐感和成就感,让肖剑他们这些“大车”激发出不竭的动力,在快节奏的春运大潮中为旅客营造安全、方便、温馨、舒适的和谐“慢生活”。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责编:刘明霄  日期:2014-02-20
标签:春运;绿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