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速录”技能有助就业 渗透进入高校招生
2015-01-04 15:34: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济南1月5日消息(记者柴安东 实习记者左凤丽 陈颂)2014年1月4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第一届“亚速杯”速录技能大赛在学院济南校区顺利闭幕。本次比赛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语言文学系主办、山东亚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2013级文秘专业(速录师方向)、2014级文秘专业(速录师方向)普通班、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参加了包括看打数字、看打英文、看打课内词、看打课外词、文本创建、实时记录、蒙目速录、极限看打8个项目的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24个单项奖和6个团体奖。
据了解,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于2014年将文秘专业办学模式革新为校企合作,与企业方山东亚速一起,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文秘专业(速录师方向),校企双方走向深度合作。合作范围包括: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就业。这是山东省内第一个实行深度校企合作培养文秘与速录技能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
为什么文秘专业会选择校企合作模式办学?“出发点是国家政策这个大背景”,学院林松柏副院长介绍到,“国家现在特别强调加强职业教育,并且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新建本科院校。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学院发展应该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这两点:国家大背景、学院定位,促使学院选择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文秘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办学,2014年是首次招生,从新生入学到现在可以看到有两个转变:一是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了明确的认知和目标,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根本的转变,原来是我们要求学生学习,而现在是学生主动要求学习。这两点是我们不曾想到的。我们想利用文秘专业作为试点,并通过这种模式,大力引入优质的企业资源,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并以此来带动整个学院的发展。“
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姜维枫介绍说:“文秘专业是学院的一个老专业,文秘人才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需求,而近些年来文秘专业的发展却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就像有些人说的‘文科生能干的工作理科生一样能干’。文科生的优势没了,为什么?原因还是出在人才培养的环节,没有一技之长,就没有竞争优势。一方是文秘毕业生就业难,一方是‘找个合适的文秘比找个客户还难’。作为人才培养方的我们,为此也进行了思考:传统的培养模式多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缺少了企业最看重的技能,尤其是能否在传统技能之上,与时俱进地增加新的技能。很快,我们找到了文秘专业发展的突破点——速录技能。”在被问及文秘人才的技能培养及专业课程设置时,姜主任做了这样的概括:社会对文秘人才的技能需求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秘技能,二是速录技能。文秘技能主要是“三办”能力——办文、办事、办会能力的培养,与之相关的课程有:秘书写作、公共关系、档案管理、秘书学与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实用技术等;速录技能主要以速录人才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速录人才成才规律分阶段分目标培养。
另外,要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还要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专业素养的培育,相关课程包括:文学、礼仪类的课程;还有拓展类课程,如法律、经济类的课程等。对于文秘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合作实质,姜主任如此阐述:文秘专业的校企合作经过三年的前期合作,现已进入深层合作的阶段。校企合作的实质是:真正把社会力量有机地吸纳到学校,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校企双方优质资源共享、双向互补,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学校教育要融合职业教育理念和企业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完成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
校企合作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让学生“进得来,出得去,更要出得好”。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对于刚入大学的文秘专业新生而言,从不认识速录到了解速录,经历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经过这半年的学习,学生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非常有信心,对于三年以后的就业也充满希望。就像一位同学所说的“掌握一门过硬的技能很关键,一种‘接地气’、‘靠谱儿’的技能一定会让那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学生变得更好就业”。
据了解,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是校、企、生三方共同的关注点。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校企双方进行合作,探索共同发展的新道路,目的就是要实现“三赢”。企业要发展,其源头还是在人才。将新兴的速录技能与传统的文秘专业相嫁接、采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便是“三赢”的关键。在问及近几年新兴的速录技能时,山东亚速总经理张福这样说:“速录行业这样的新兴领域对人才的渴求度相比传统产业应该更高。目前,越来越多的会议、论坛,新闻采访、法庭记录采用速录技术。‘音落字出,言出字现’是对速录工作最准确的表述,速录师的汉字录入速度已经超过了人的语速。我们企业在自身速录业务发展的同时,与高校合作实现文秘技能与速录技能的融合,也是顺社会发展之势而动,‘三赢’是我们合作的宗旨。在校企合作中,作为企业方我们有着绝对的行业优势、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一批优秀的行业高端人才。有了这些做支撑,我想,三年后我们的毕业生一定会获得不可比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就业质量也一定会大大地超过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编辑:龙明洁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