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湖南宜章80后“煤二代”的上山种油茶 带动村民就业致富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黄勇种茶树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央广网记者 邓文辉 摄) 

  央广网长沙5月5日消息(记者邓文辉 通讯员刘从武)“梅麻浆,富甲一方”。这里所说的梅麻浆,就是指宜章县的梅田镇、麻田镇、浆水乡,都是典型的煤矿资源乡镇,八九十年代,这里造就了不少的百万老板,经济活跃度、社会繁荣度高涨。

  黄勇,1983年出生在浆水乡温塘坳村,父亲是煤老板,当地许多的“土豪”之一,因此黄勇是地地道道的“煤二代”。对于黄勇来说,煤矿不仅带给他宽松的经济条件、富裕的物质生活,也让他因为煤矿开采引发的征地拆迁、房屋开裂等原因,被迫两次搬家。这两次从山上搬到山下,从山那边搬到山这边,让他记忆犹新。

  随着煤资源的枯竭,煤矿的关闭整合,早些年当地经济呈现下滑,热闹的街道冷清了不少,村民生活有所倒退,产业的转型很是急迫。

  挖煤,并不能给乡村父老带来富裕、优质的生活,可能还会更糟。黄勇心里这么想。他觉得,受到市场低迷和环保、安全监管的又重压力下,退出黑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时机已成熟。

  大学毕业回村后,他并没有子承父业,不愿投资做深入山下挖煤的事,而是选择了开创自己的新路线——上山种树。

  他经常看到电视报道中“地沟油、掺假油”的新闻,“柴米油盐”是家家户户生活的必须品,何不种上油茶,让百姓在餐桌前吃上安全可口的油食品?黄勇瞄准了油茶“种植管理容易、受益期可长达60年、经济效益非常不错”的特性,苦口婆心地与父亲商量转向投资。本以为父亲很难同意,没想到听完黄勇的油茶介绍、设想打算,父亲当即同意了。

  2009年冬天,黄勇投资300万元,在温塘坳附近的荒山开发了1600亩油茶基地,除了请人,自己也做起了地里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油茶长势很好。来年初,他又成立了自己的农林产业公司,他决心好好大干一场。

  如今,油茶基地郁郁葱葱。2014年,油茶迎来了首次丰收,3500公斤茶油在宜章、广州、深圳等地销售,一万多公斤茶籽则卖给了一位香港老板,共创收了40多万元,预计今年有可能倍增。“香港老板想我们全部卖给他,还有意愿来浆水乡办厂,现在是我们不想卖哩。”黄勇说。

  种油茶,黄勇不仅自己开始赚钱了,还带动了村民就业。“除草、施肥、摘果都是请附近村民,60元一天,包接送和中饭。比在煤矿挖煤干净、安全。”黄勇介绍道。

  现在的浆水乡,山上、田间满眼绿意,全乡8000余亩油茶、5万亩油松充满生机。“当年的浆水乡到处是黑色的煤矸石山,晚上矿区灯火照得通亮,比天上星星还多。近几年,涌现了几十个像黄勇一样的领头人,现在到处是绿色风景和绿色经济,又恢复了乡村的平静和欣欣向荣。”浆水乡党委书记邱志勇介绍。8个煤矿2014年再关闭4家,目前只2家矿生产,这个产煤重点乡镇褪去了灰暗的“黑大衣”,披上了亮眼的绿衣裳,又赶上了富裕乡镇的步伐。

  日前,记者在温塘坳村油茶基地见到黄勇时,他,放眼望去,青青的油茶树排列整齐,长势茁壮。

  黄勇抹抹额头的汗珠,看着油茶铺绿荒山,他觉得心里踏实,油茶就是他的绿色梦想。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编辑:李沛真作者:  日期: 2015-05-06 09:57:00
标签:煤二代;产业转型;油茶;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