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东北大学研发出最新心电监护设备

2017-05-26 11: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沈阳5月26日消息(记者徐志强 通讯员张广宏)近日,一种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的新型心电监护设备在中国医科大学试用成功,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好评。这种便携动态十二导联心电监测记录器的发明者,是来自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石教授学术团队。

  据张石教授介绍,心电监护是通过显示屏连续观察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的一种无创的监测方法,是监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心电监护,医生可得到可靠的有价值的心电活动指标,能适时观察患者病情,并指导实时处理。心电监护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心律失常等心电活动异常的患者,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心电监护中普通心电图只能简单观察描记心电图当时短暂的心电活动情况,无法达到长时间监测心脏的效果,而医生临床诊断一般都需要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心电活动监测结果。为了实现连续监测,患者通常需要24小时连接传统的心电监护设备。由于体积大,重量重,传统设备使用时经常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有时甚至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面对这种状况,长期研究心电监测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张石教授,决定带领学术团队研发一种市场亟需的便携式、低功耗、动态且能够连续监测心电活动的设备,来替代医院普遍使用的传统心电监护设备。

  经过几年的不懈钻研,张石教授带领学术团队终于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便携动态十二导联心电监测记录器。设备采样频率从每秒100点到5000点,通过12个通道采集心电信号(肢导2个,胸导10个)采集数据,心电信号波形和数据可心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很好地实现了心电数据动态采集、存储、显示和数据发送等一系列功能。设备具有基于多模式的数据传输功能,能够在医院与患者间实现远距离数据交互传输。用户任意选择商用移动网络或WIFI或蓝牙等多种通讯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即可实时发送患者数据或接收医院发来的诊断报告,实现了实时连接医患的效果。设备具有报警功能,心电监护过程中,当患者心电信号出现问题时,设备能够立即通过移动网络向医院的心电监护中心发送心电活动数据并报警,有利于医生随时掌握干预患者病情的发展。设备还具有超低功耗的优势,一节普通7号电池可以支持设备连续工作24个小时以上,很好地满足了动态心电监护的需求。

  便携动态十二导联心电监测记录器不仅功能强大,而且使用方便。患者通过导联线和身体上粘贴的电极相连,然后放入口袋或挂在腰带上即可。由于设备体积和重量均为当前医疗机构普遍使用设备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小和名片相当,重量不超过2节7号电池的重量,携带起来十分方便,丝毫不影响正常生活。肢体正常活动对数据采集也没有任何影响,甚至在跑步机上运动也不会影响信号质量不影响心电信号采集质量。

编辑: 郑睿
关键词: 东北大学;心电监护设备;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