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山西临汾:峪里村脱贫蜕变记

2018-05-21 10: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临汾5月21日消息(记者贺威通 山西台马秀丽 隰县台 吕晓霞)走进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峪里村,色彩鲜明、话语朴实的宣传牌,通俗易懂、激人奋进的励志标语,形象鲜活、说服力强的先进典型,正在春风化雨般对贫困群众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

  “我们峪里好风采,峪里处处梨花开,家家户户栽果树……”一进峪里村,就被正在唱歌的妇女所吸引,领队的告诉记者,这歌是村里的村歌,趁着午休的空闲,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开来练习。“这歌可是我们峪里人的真实写照,唱起来很有劲儿。”

  产业转型助农脱贫

  峪里村位于寨子乡东北方向,距县城25公里,由峪里和庄上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60户、456口人,其中贫困户78户,233口人。村里土地面积3108亩,耕地面积1940亩,人均土地6.7亩。

  多年前,峪里村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子,村里交通不便,唯一可以进出村的路只要下雨,就像屏障一样挡住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土地贫瘠,村民们只能种点玉米聊以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块钱。

  饥不饱腹入不敷出的生活让峪里村急于改变现状,穷则思变,村里需要有责任心的“当家人”带着脱贫致富,于是村民们自发的选出了信赖的“当家人”担任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临汾市选派市农发办的副主任到峪里村担任第一书记,隰县选派县农发办驻村帮扶,乡镇调整了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副书记包村包点。四支队伍精准发力,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

  梨果是隰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隰县大力发展玉露香梨产业,峪里村四支队伍一合计,要想让村民脱贫,就必须对现有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传统的玉米种植根本无法满足脱贫的需要,必须发展果树,于是提出了“近抓收入,中抓产业,长抓配套”的思路。

  隰县农发办作为包联单位,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修桥整路让车进的来,让农特产品出的去;改河造田,让昔日的滩涂成了百亩良田,让荒山成了花果山;建水塔引水进地,配套管网设施,让村里1500余亩果园得到有效灌溉。

  要推动农业大发展,产业必须强。近三年来,隰县农发办又争取200多万项目资金,在村里发展600余亩玉露香梨密植园,优先给27户贫困户发展,三年挂果五年丰产,按照亩产7000斤保守估计,进入盛果期600亩玉露香梨产量将达到420万斤,按照每斤3块计算,仅玉露香密植园就可以收入1260万元,加上300多亩稀植园玉露香,以及700多亩苹果,梨果产业的收入突破2500多万。

  果树丰产需要3到5年的时间,这期间就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四支队伍面前,这期间怎么脱贫,后来通过集中研究,决定让村里有三轮车的农户给东川苗木专业合作社运输树苗,增加季节性和临时性收入。马志明是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跟着东川苗木专业合作社运输树苗,一年就收入了三万多元。据了解,全村有21户参与劳务务工,其中就有13户贫困户,实现收入39万元。村里的人均年收入由之前的不到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人均年收入8000元,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也突破了5000元。2016年,5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2017年,全村26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既然组织选派我们到这里下乡,我们就得下足绣花功夫,用钉钉子的劲头带着村里的老百姓干出个样子来。”隰县农发办主任马世晓指着村里的卫星云图告诉记者:“你看蓝色的标记是2016年新发展的玉露香密植园,红色的标记是2017年新发展的,现在全村网格化布控,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全覆盖。同时,我们还要在村里建设一个可以容纳160人以上的科技培训室,通过产业、管理、技能多方位培训,为全县发展积累乡土人才资源。”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造血功能

  峪里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去年建起来的100kw光伏电站已经并网发电,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13万元的收入。第二期的100kw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2017年,峪里村给村里的12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500元,资助他们购买肥料,发展梨果产业。与此同时,村里还将19亩村集体土地全部发展成玉露香密植园,五年丰产后,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20万左右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马三旦说,这些钱除了一部分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之外,剩余的60%全部用于贫困户的帮扶。

编辑: 郑皓月

山西临汾:峪里村脱贫蜕变记

走进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峪里村,色彩鲜明、话语朴实的宣传牌,通俗易懂、激人奋进的励志标语,形象鲜活、说服力强的先进典型,正在春风化雨般对贫困群众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