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张家界天子山:老彭和他的“空中田园”

2018-07-06 15:4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张家界7月6日消息(记者尧遥)在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天子山景区,有一处别致的“空中田园”——三面皆为悬崖峭壁,顶端是一块心形的田地,周围环绕着“8”字形的水田。最神奇的是,中间的田里还有一处泉眼,一年四季都不干涸。

  险峻壮美的群山陡壁中,如此一隅的诗意田园实属罕见。这片“空中田园”并不是旅游公司特意开发打造,它的主人是58岁的彭齐云,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山镇天子山村老屋场组村民。

  从1983年开始,彭齐云和妻子两人花了五年的时间,凭借双手一锄一锄挖出了这块田地。“‘空中田园’周围是二亩七分五,中间一亩一分五,一共三亩九。外围水域像一个‘8’字形,中间像颗桃心。”介绍起自己的田园,老彭滔滔不绝。据他回忆,刚开始的时候,山体的长势是什么样,自己就怎么挖。“现在好多游客过来看,都感叹中间的田地像爱心!”

  老彭对家乡的地质情况了如指掌。“我们这属于喀斯特地貌,靠近观景台这边是石灰岩,里面是空的;悬崖的水田那边里面是石英砂岩,不透水。”老彭指着通往田地的一条羊肠小径娓娓道来,“水从这边到田地那边,必须要冒出来,这样才不会流下悬崖。”

  不同的时节,老彭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尽相同。“现在是夏季,中间是种的茶叶,套种的玉米,周围是专门用来观赏的荷花;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是最漂亮的;秋天玉米成熟了,大片大片的叶子也很美。”老彭如数家珍,“空中田园”的色彩样貌在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呈现。

  “你看,这边有水冒出来的地方是清的;那边是浑浊的,因为我在里面养了500多条鱼苗——这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老彭神情自豪。

  在他的精心经营下,“空中田园”开始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从2000年开始,当地政府每月给老彭300多元的补助,鼓励他“种植”景观,发展旅游。

  刚开始,老彭在观景台旁做些小生意,卖黄瓜、玉米、猕猴桃等土特产,出租民族服饰让游客拍照,加上每位游客两块钱的观赏费,一年下来可以赚个七、八万。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2013年老彭自己花了13万元,把通往观景平台的路修得更好了。一些游客在了解到“空中田园”是他辛辛苦苦开挖出来的“作品”后,有的给十元,有的给二十元,还有的给一百元……“2015年的时候游客特别多,他们自发给我钱,最多的一天有3000多元。”

  张家界备受韩国游客的青睐,来老彭这里参观的有时一天能有好几百人。见多识广的老彭现场展示了几句韩语,向国际友人打招呼,推销自家种的小黄瓜。“你看,我这里韩语和英语的宣传牌都是来我这的游客免费帮我做的。”老彭还经常用微信把自己拍摄的不同时节的风景照和视频发给世界各地的客人,他说现在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

  三十多年前挖这块地的时候,老彭刚成家。“以前就我和妻子两个人吃饭,有了这个田,可以吃两年。现在不行了,家里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五个孙子,一共13口人。”老彭的儿子和儿媳有的在景区里上班,有的做点小生意,“一家人全部吃上了旅游饭。”

  青峰鸣翠,高山响流泉;身在田园里,如上彩云间。“空中田园”的走红和彭齐云的经历折射出了武陵源核心景区乃至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历史印记。1988年,张家界“白手起家”建市,明确了发展旅游的新路子,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如今30年过去了,张家界已由“养在深闺人未知”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了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因旅游建市,以旅游兴市。自建市以来,张家界坚持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打响品牌、打造精品,先后获得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等6张“烫金名片”。30年来,年接待旅游人数从建市之初的54.7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7335.8万人次,增长了133倍多;年旅游总收入从2491万元增加到623.8亿元,翻了11番。

  过去,武陵源大山深处的居民为了买一点生活必需品,通常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翻山越岭;如今,天子山上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车,到镇上只要30分钟,到市区也不过两个小时。

  “当时种田是为了生活,可现在不同了,‘空中田园’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游客的观光景点,我现在种的是风景。”从种田到种风景,老彭的一句质朴感叹,道出了30年来旅游给张家界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编辑: 郑睿

张家界天子山:老彭和他的“空中田园”

在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天子山景区,有一处别致的“空中田园”——三面皆为悬崖峭壁,顶端是一块心形的田地,周围环绕着“8”字形的水田。最神奇的是,中间的田里还有一处泉眼,一年四季都不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