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浙江嘉兴“三治融合”首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18-09-12 13:08:00来源:央广网

  

  百姓议事会(央广网记者 王权 摄)

  央广网杭州9月12日消息(记者王权)浙江省嘉兴市发扬“红船精神”,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在全国首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乌镇南宫社区百事服务团成立(央广网发 嘉兴市政法委供图)

  发端于嘉兴桐乡市的“三治”探索,去年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正式写入大会报告:“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1月,中央政法委提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也是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

  近日,记者来到嘉兴采访,听一线村、镇、社区干部群众讲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故事,感受到“三治融合”给嘉兴社会治理体系带来的深刻变化。

  

  鸟瞰越丰村(央广网发 嘉兴市政法委供图)

  问题逼着创新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嘉兴的改革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率先在全国实施全民社保;率先在全国迈出城乡一体化步代,城镇居民收入53053元,农村居民3143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9:1,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随着发展也更加先发、更加集中地爆发出来。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贤龙回忆说:“我们发现什么问题呢,征地拆迁,有的说征地拆迁补助太少,有的呢却排队上访要求拆迁,因为没轮到拆迁;有的反映的是环保问题,有的是排污水问题,包括到市去省进京的上访量,都没有减少。我们感觉发展起来以后比没有发展的时候,面临的问题一点没有减少。矛盾非常多,我们老是跟在后面,这个维稳办就是像个消防队,119那个电话随时响起。”

  

  三治融合馆(央广网发 嘉兴市政法委供图)

  乌镇,世界互联大会永久举办地的金字招牌,带旺了火热的旅游,也带旺了家庭旅馆,周边一些居民将客房设在家中,由于房屋不是商业用房,无法取得营业资质,卫生、消防无保障,旅客投诉多。公安、消防、工商部门多次联合执法,收效甚微,这边刚交完罚款,那边照样招揽生意,政府部门是不能不管又管不好。一时间,“黑旅馆”越打越多,竟然发展到了400多家。

  象小区改造这类民生工程,也是政府大包大揽,发一个公告,哗啦一下全面铺开施工,不管百姓想什么要什么。南湖区解放街道凌塘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惠琴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我们政府到小区来改造的时候,200多万元的改造项目,第一锄挖下去的时候,就有居民搬个凳子坐在那儿,不让我们施工。他说,你要把这钱的去向说清楚,你们的钱用在哪个方向?要不然,少一米我都不让你们做。”

  自治拓出新天地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改变在嘉兴大地悄悄发生,首先就是回归自治,村民自己的事自己来决策、自己来管理,自己来做。自治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嘉善县洪溪村党支部书记陈俐勤告诉记者,他们的自治是从“村务公决”开始的:“我们搞了一个‘村务公决’。我们修一条路,牵涉到140户人家,我们先开了个座谈会,大家讨论,但我还觉得不够,后来每一户人家发一张表格,修这条路,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同意的你就签上你的名字。最后是同意修路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最后我们修这条路的时候就非常顺利。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百姓的事还是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还是要根据他们的意见建议,在法律法规下让老百姓自己达成意愿。”

  而曾经“黑旅馆”屡禁不止的乌镇,也找到治理的“法宝”——民宿行业协会。家庭旅馆可自主申请加入“乌镇人家”民宿协会,成为会员,实行居民自治管理,但每家旅馆必须严格遵守协会协商制定的统一标准。协会为会员发放资格证书,并聘请专职检查员对不合标准的旅馆进行查处,没有规范经营的旅馆将受到处罚,屡教不改的将被取消会员资格。一时间,众多家庭旅馆纷纷加入民宿协会,昔日屡遭投诉的黑旅馆,今朝变成游客喜欢的放心房。

  

  乌镇管家上门为居民解决困难(央广网发 嘉兴市政法委供图)

  在“三治”探索试点地桐乡市,高桥街道“百姓议事会”、“百事服务团”相继成立,让村里百姓的“参政议政”有了规范的渠道,发出的声音能够落到实处;而谁家里的电器坏了,房子漏了,一个电话,“百事服务团”里群众能人就会马上上门服务。党支部书记沈洁介绍,村里面的一些重大动议,都是先经百姓议事会讨论后,才可以提交村民大会去通过。比如他们最近正在搞的洗衣污水治理,就是要将污水管道铺设到每家每户阳台上的洗衣机、洗衣板下,收集污水。工程牵涉到千家万户,施工办法就是先提交百姓议事会来充分讨论,进行修改、完善,获得大家的同意,然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走在桐乡乌镇的大街小巷,你会不时看到身穿红马甲的“乌镇管家”,他们或许是刚下楼的居民、买菜的大妈、晨练的路人,或许是快递员、出租车司机,作为志愿者,从事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了民情、解纷争、查隐患、报险情,把乌镇当作自己的家来维护、经营。南宫社区72岁的桂剑华大爷就是4000多位“乌镇管家”中的一位。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当了管家以后,责任心比较强了。我去买菜,早晚散步,我就要多看一眼,多留心一下,电线露在外面,东西乱堆乱放,还有下水管道破了,马上用手机拍下来,告诉社区,让他们派人来修。多一双眼睛,多关心一下。居民对社区有什么意见、建议,他们也会向我反映,比如健身器材响动了,不灵了,螺丝掉下来了,我再去跟社区说,跟书记说。”

  法治与德治——保障和引领

  与自治同步萌发的还有法治和德治的一起推进,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乡贤参事会陆续成立,村规民约上墙入户,进而形成了“三治”融合发展的喜人模式。嘉兴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市每个乡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让群众通过掌握法律,解决身边的矛盾和问题。而道德评判团、乡规民约则以道德为引领,正民心、树新风、惩丑恶。

  

  乌镇管家工作站(央广网记者 王权 摄)

  洪溪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通过群众体育活动和评选“最美”活动,增强了凝聚力,形成了文明和谐的乡风。全村拥有“洪溪篮球“、”辣妈宝贝“两张群众体育活动金名片,创办了20多支文体队伍,每年举办小康村篮球赛、趣味运动会、洪溪村春晚等活动。十余年的创建与培育,村民的心拉近了,很多积怨和矛盾也在无形中得到化解。洪溪村村已经连续12年没有一例上访,如今早已蝶变成乡风文明的幸福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由30多万元提高到800万元,还先后荣获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风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一路走来、亲历亲为的党支部书记陈俐勤对德治的春风化雨自有一番切身的体会:“我觉得就是文化活动的开展,还有一个就是各种评比活动,凝聚了人心。我们评比是很小的,每个人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再怎么着这家人还是有闪光点的,所以我们评环境优美户、邻里和睦户、敬老爱幼户、勤劳致富户、热心公益户,人总是要面子的,全村大会上带上横幅上台领奖,他会感到很自豪的。自治法治德治做了以后,整个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的素质提高了很多。”

  在各地如火如荼的三治探索和实践中,嘉兴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了规范和指导,大力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主导作用,在全省率先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健全乡规民约、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一约二会三团”为标准配置的“三治融合”新模式,激发基层群众参与自治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大力扶持和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大幅放宽社会组织准入和登记门槛,目前全市有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3577家,通过镇街道备案的社会组织1.2万家,社会治理力量迅速壮大和多元化,实现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治。

  

  “三治融合”发源地桐乡市越丰村(央广网发 嘉兴市政法委供图)

  “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这是嘉兴“三治融合”的核心要义。五年的探索实践,三治融合给嘉兴基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政府单向管理走向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转变;行政管理为主的单一手段走向行政、法律、道德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事后处置走向事前和事中处置延伸。基层社会自治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法治思想深入人心,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嘉兴市所属7个县市区连续13年获得浙江省平安县市区称号,并最终捧回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今年5月,嘉兴市委市政府再次作出决定,巩固提升“三治融合”建设,打造全国“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践示范地。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百姓的获得感是最好的标杆和奖赏。说起“三治”建设带来了变化,桐乡市越丰村村民沈利荣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三治’以后,我觉得我们越丰村变化真是太大了。第一是安全比较好了;第二是居民的家庭纠纷大大减少;第三,整个村的环境、卫生搞得越来越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编辑: 郑皓月

浙江嘉兴“三治融合”首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浙江省嘉兴市发扬“红船精神”,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在全国首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