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人大代表王瑞军:一湾汇三地,携手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19-03-12 16:14:00来源:央广网

  

王瑞军接受央广记者专访。(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郑澍 郭翔宇 官文清)科技创新如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部部长王志刚11日表示,科技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个战略规划和建设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把香港、澳门的科技力量统筹起来,与内地科技力量一起,建设好大湾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战略定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10日在北京接受央广记者专访时说,推动粤港澳三地科技要素高效流动,需要在体制机制上系统谋划,推进三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事项一个事项去落地。

  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和平台,推进深度合作

 
 

  粤港澳三地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广东工业产业基础和制造业基础雄厚;香港有优质的大学和非常好的国际化环境;而澳门在面向葡语系国家开放方面独具优势。王瑞军表示,“如果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非常好的支撑作用。”

  在“规划纲要”提出之前,粤港澳三地科技界的合作已经开始。如,在澳门建立了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的大学在深圳以及广东珠三角一些地市设立研究院、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

  数据显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数量为173家,其中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大学在深圳设立了72个科研机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20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和4307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953家、众创空间886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219家,港澳的大学、科研机构也在广东兴建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基地。

  但在王瑞军看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来看,这个交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方面,“是不够的,甚至是短板”,必须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解决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问题。他说,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大的载体和平台。

  “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王瑞军说,“有了这样的平台和载体,一些协同创新的举措才能落地”。

  他举了东莞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的例子。他说,以此为依托,聚了一大批高端创新要素,吸引和培养了众多中子应用、谱仪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这些创新载体的建设,在过去是没有的,这些措施很有针对性。

编辑: 杜静

全国人大代表王瑞军:一湾汇三地,携手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如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部部长王志刚11日表示,科技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个战略规划和建设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把香港、澳门的科技力量统筹起来,与内地科技力量一起,建设好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