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理事会成立 创新传统工艺传承机制

2019-05-11 09:19:00来源:

  央广网西安5月11日消息(记者雷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交流研讨会昨天陕西西安举办。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是全国文物保护区域性传统工艺传承及利用机制与平台的首次创新形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文物局领导、工匠联盟各理事单位代表和各省优秀工匠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丝绸之路工匠联盟理事会章程”,正式成立丝绸之路工匠联盟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赵强、苏伯民、马建军、乔红、于志勇5名执行理事以及23名理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采取轮值制,经执行理事会推举首任轮值主席为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赵强,今后理事会将由每个省/自治区轮流举办,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主办省/自治区担任轮值主席。

  会议听评选出柴忠言、樊再轩、王萍、扎西才仁、徐东良等43名在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建筑修缮、考古钻探方面有专业传承和技术特长、并有一定贡献的同志为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并举办了优秀工匠授证活动。

  随后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交流研讨会以“丝路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技术传承”为主题,参会嘉宾就共建共商丝路传统工匠资源平台,开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技艺利用、研究与传承,培养中青年工匠,服务丝路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等主题进行了研讨,为全面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思路和建议。

  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技术面临失落,传统工艺传承后继乏人,工匠精神连接传统,关乎未来,倡导专注、坚守、严谨、敬业、精益、创新。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传承传统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创新传统及发展2018年6月9日,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文物局共同发起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宣布成立,该联盟是由丝绸之路沿线省(区)文物局和直属单位、社会文物保护企业、民间文物保护相关传统技术传承人和知名工匠等协议成立并服务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事业、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区域性技术合作组织,开展的各类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

  丝路工匠分为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建筑修缮、考古钻探3大类别,考古钻探是指从事考古调查,对古墓葬、遗址进行钻探、挖掘、测绘、整理的人员。可划分为考古测绘人员、勘探探工、发掘清理技工等。

  文物建筑修缮领域的工匠根据明清官式技艺指木作、瓦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另外,还有竹作、叠山作、铜铁作、雕銮作等,运用中国传统工艺或地方特色工艺,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进行保护和修复的专业人员。文物修复师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国传统工艺,使用手工工具、设备、仪器和相仿材料、试剂,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复仿制的专技人员。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包括纸质、纺织品、皮革类、骨角质类、音像类等有机质文物及金属类、石质、陶瓷砖瓦类、彩绘壁画类等无机质文物两大类别。

  “联盟”加强文物保护修复传统工艺研究,传承、发展、创新文物保护传统工艺;探索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构建科技保护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紧密型的创新文物保护修复团队;实现优势资源的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各项措施确保传统工艺成果在应用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延续性。

  “联盟”旨在通过文物保护人才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全社会优质传统工艺资源,形成文物保护修复与传统工艺合作长效机制和科学的研究传承机制,构建传统工匠联盟、传统工艺研究、文物保护修复实施、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区域性传统工艺、传统工匠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传统工艺对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实现“立足中国、服务丝路、面向世界”的目标。

  据联盟轮值主席赵强透露,为响应工匠联盟的工作,陕西省将在今年9月份,在西岳庙组织开展陕西省传统工匠技能大赛,促进工匠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引起公众对传统工匠的广泛关注,弘扬工匠精神。

编辑: 胡莹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理事会成立 创新传统工艺传承机制

响应工匠联盟的工作,陕西省将在今年9月份,在西岳庙组织开展陕西省传统工匠技能大赛,促进工匠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引起公众对传统工匠的广泛关注,弘扬工匠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