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你好,小岛】卧海听禅 寻根归根——个台湾女企业家的平凡故事

2019-08-13 10:14:00来源:央广网

  

莲华养心园外观(央广网记者 王贵山 摄)

  央广网舟山8月13日消息(记者王贵山 曹文君 张辉 陈贞贞 王誉博)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文脉想通,血脉相连。无数的台湾同胞在回大陆寻根问祖的过程中,找到了事业新的起点,也找到了心灵新的归宿,谢旻静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从“厨房小白”到“料理大厨”,谢旻静用心“经营”着这一份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素食事业,历尽艰辛。台湾到舟山普陀山500多公里的距离,谢旻静用了20多年的时间来完成这场“寻根之旅”,扎根于此,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舟山普陀人。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从1979年普陀山重新开放后,“闻说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普陀山独有的海天景色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寻根”

  见到谢旻静,就能立即感受到她的温润与娴静,平淡和安祥。

  与舟山结缘,还是源于1989年的一场寻根之旅。她说:“我是一个从商之人,在台湾拥有四家企业,祖籍在福建,是一个真正的华夏儿女。两岸开通往来后,我是第一批来到大陆的,我来普陀山,主要是要寻找到隐秀庵,它是台湾台北涌莲寺的祖庭。”

莲华养心园窗外景色(央广网记者 王贵山 摄)

  谢旻静回忆,当年初来普陀山的时候,山上的路还是黄泥土路,普陀山上的酒店仅有一两家。她说:“普陀山的各种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样子,这个是我当时对普陀山的感受。以后,我每一次回来,都能看到普陀山的巨大变化。”

  从1987年开始,普陀山管理局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保护文物古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谢旻静说,“当时修复古迹,尤其是建造观音菩萨的大型塑像需要大量资金,我们一些企业家就在台湾搞了许多募集活动,先后筹集善款近亿元。1997年南海观音像开光的时候我们都参加了,当时盛大神圣的场景让我永生难忘。”

采访谢旻静(央广网记者 曹文君 摄)

  随着普陀山建设的日益完善,来山览胜观光、调查考察、度假修养者与日俱增,游客量每年都达数百万人次。

  由于多年不断的往来,谢旻静对普陀山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之情,她说:“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舟山人,但我见证了普陀山变化的全过程,对这块土地是非常有感情。”“南海海深幽绝处,碧钳嵯峨连水府”,谢旻静漫步在莲华洋的沙滩边,眺望着前方的珞珈山,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台湾,来这里扎根。

  “扎根”

  2012年,谢旻静在普陀山创立了“莲华养心园”,专心做素食餐厅。

  “莲华养心园”是一栋二层小洋楼,坐落于百步沙海滩边,门头并不起眼,走近小楼,就见两个小沙弥石像各举着一幅迎客联,一幅叫“欢喜心”,一幅叫“自在行”。推门进去,一股宁静安祥的气氛迎面而来。满屋都是淡淡的幽香,大厅正中央悬挂着绛红色的四幅条幅,上书《般若蜜多心经》。各处都布置着以佛教教义为主题的中国书画作品,佛器、茶具、盆景、插花等井然有序地散布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充满禅味禅趣,处处都能感受到主人的用心。正对海面的位置,是大面积的落地大窗,正对金色的沙滩、蔚蓝的大海、飘渺的珞珈山,坐拥海天美景。

普陀山沿海风景(央广网记者 曹文君 摄)

  谢旻静说:“这里虽然地方有点偏,但面对珞珈山和碧蓝的海岸,会让人身心放松下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精心设计的。”虽然风景绝佳,但地处偏僻,游客不常来,给谢旻静做素食餐饮带来不小挑战。

  素食是比较小众的餐饮。做素食的厨师少,愿意来莲华养心园这个小地方的就更少。第一步该怎么做?谢旻静也费了很多功夫请了不少厨师,但由于各种原因,厨师们来来去去难以稳定下来,无法满足客人们的需求。厨师可以走,但谢旻静不愿走。她开始下决心自己亲自学习,研发菜品。

  到后厨学做素食,最难的一关是战胜自己。“有多少个夜晚,当每个人都在睡觉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厨房做到天亮。我买了很多的书,跟着上面一点点地学,一点点地研究。”谢旻静为了克服自己心里的难关,选择在深夜静心学习。“每每深夜自己独自在后厨学习的时候,会特别想我的母亲,我总是在想如果妈妈在,她会怎么做?”

  就这样,日积月累,经过无数个夜晚的研制,每一道菜都亲口调试,谢旻静把素食做了起来。从中式风味,再到日式料理和西式菜品。五六种的菜式把素食发挥到极致,让凡是来品尝过的游客赞不绝口。

  “我们倡导少油少盐的健康饮食,希望让来到这里的客人都能够吃到更健康的食物,感受到我的用心。”谢旻静说。“我们最开心的就是听到客人反映说,一看到蔬菜就知道是很用心,即使很普通的菜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吃。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通过素餐,让游客们了解普陀山,了解佛教文化,了解中国文化”

  “归根”

  凭借良好的菜品和口碑,“莲华养心园”在游客中渐渐有了知名度。慕名而来的食客多了起来,女老板乐善好施、亲和友善的性格也引得众多回头客专程而来,来这里看海、品茶、阅读、谈心。

  谢旻静说:“我一个人在这边一心一意做素食,面朝大海,享受孤单,接受寂寞,是想让更多到这里的人吃到更健康的食物,给他们一片宁静的净土。”如今,慕名而来的客人除了尝尝她的素食,更愿意与她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谢旻静的“莲华养心园”也成为了很多人暂时卸下包袱的“歇脚地”和寻找归心之处的“港湾”。

  “有一家来自秦皇岛的客人,大人在小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发生了冲突,我会用我的理解去开解他们,让他们在这段旅程上能够多去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谢旻静说。“只要是有缘进到我们餐厅,只要他跟我说可不可以便宜一点,或者是他想可不可以送一个汤,这些我们都愿意的,我把这个叫做给人方便。比方说很简单的紫菜汤,我们会告诉他这就是舟山的特产,如果你觉得很满意,回去的时候可以从舟山买点,同时还可以带动舟山的经济。”

  现在,谢旻静把她在台湾的4家企业全部移交给亲戚朋友去经营,自己全身留在普陀山,守着这方小天地。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谢旻静这样愿意坚守在此的普陀山人,这座小岛的“脱变之路”才走的更快更远。

普陀山海岸风光(央广网记者 曹文君 摄)

  2018年,普陀山的游客量接近千万,今年春节期间普陀山景区游客接待量再创新高。仅除夕至正月初六,普陀山辖区水域旅客运输监管量累计达107万人次,再次突破百万大关,同比增长5.5%。其中,正月初三监管量更是突破20万人次,创下普陀山景区单日客流历史新高。

游人如织的百步沙海滩(央广网记者 曹文君 摄)

  如今的普陀山,风光四时景变,晨昏各异。高大参天、华盖如伞的樟树遍布全岛,为来往入织的游客奉献着清凉绿荫。在岛上,我们看见有不少的寺院正在修复中,一些新的人文景观还在完善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普陀山景色会更加迷人。

  “莲华养心园”人气越来越旺,在谢旻静看来这一切都是与善结缘的结果。她说现在的员工跟着她已经有12年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莲华养心园”一直存在并延续下去,自己将来就永远地留在普陀山了,归心于此,归根于此!

编辑: 魏文欣

【你好,小岛】卧海听禅 寻根归根——个台湾女企业家的平凡故事

从台湾到舟山普陀山500多公里的距离,谢旻静用了20多年的时间来完成这场“寻根之旅”,扎根于此,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舟山普陀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