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金沙江畔筑路人:在崖壁激流间用初心书写奉献

2019-09-18 11:21:00来源:央广网

依山而建的钢筋加工场棚(央广网发 公司宣传部提供)

  央广网甘孜9月18日消息(记者韩民权 邱栎艺)天下的路有多长,筑路人的故事就有多长。国道215线竹巴龙至二龙桥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一边是川西高原崖壁陡峭,一边是金沙江水怒涛滚滚,中铁十一局一公司的筑路人们就在这崖壁激流间坚守奉献,用匠心凿就“出川、进藏、入滇、达边”的生命通道,铺筑当地“交通+旅游”产业链发展的致富之路。

  中铁人:让蜀道天堑变通途

党员刘学军在淤泥中指挥铲车(央广网发 公司宣传部提供)

  如洗的碧空、绵延的山峦、滔滔的江水,清浅的草地,稀朗的藏寨、散落的牛羊……眼前如同油画般的美景让初来此地的中铁十一局一公司的建设者们震撼且兴奋,“让蜀道天堑变通途”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国道215线竹巴龙至二龙桥公路改扩建工程全长13.516公里,包括2个总长4公里的隧道和9公里的路基工程。经过紧锣密鼓的入场前准备,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人员们开始意识到该工程不同以往的复杂和艰难。

  项目地处川藏交界,与西藏一江之隔,山高路陡,交通极为不便。由于当地物资匮乏,许多材料设备只能沿318国道从800多公里外的成都运过来,沿途需要翻越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冬季遇上冰雪封路,运输成本更是成倍增加。项目经理杜明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吨300多元的水泥从成都运到项目部,需要花费近500元运费,算下来一吨水泥需要近千元成本,硬生生把“豆腐盘成了肉价钱”。

  同时,该地区贫困落后,自然环境恶劣,工地一带平均海拔超过3千米,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常年干旱少雨,荒漠化严重。施工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沿线山体岩体较为破碎,滑坡、塌方、泥石流等灾害频发,施工危险性极高。

  资金紧、物流难、施工险,三个难题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项目管理人员身上。为此,项目经理杜明国带领团队推行精细化管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施工,提高施工工效。同时,做好临边防护,加强安全巡查,确保施工安全;坡面开挖后及时进行防护,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克服诸多困难的情况下,项目积极开展施工生产。经过前期策划,确定了以隧道施工为主线,路基土石方及挡墙施工依次进行,涵洞多点施工的施工方案。仅用了半年时间,项目多点开花、硕果累累:绒岔绒隧道完成进尺330米,王大龙隧道完成进尺275米,路基挖土方完成9万方,挖石方完成2万方,片石混凝土挡墙完成2.15万方,累计完成产值6196万元,并实现了隧道在全线率先进洞、第一个浇筑二衬的目标,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

  百姓:央企有担当,好样的!

驻地村委会为项目部赠送锦旗(央广网发 公司宣传部提供图片)

  就在项目部逐一击破前期困难,施工热火朝天之际,2018年10月、11月,金沙江上游接连发生两次“堰塞湖”险情,特别是“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过境洪峰导致施工沿线上多处已成型路基损毁坍塌,对外联络的唯一生命通道被冲段,项目所建王大龙隧道沦为“孤岛”,部分项目生活驻地被洪水夷为平地、荡然无存……

  大自然无情的“问候”留下满目疮痍,的确让所有人泄气。据统计,堰塞湖洪峰导致215国道线项目部路基损毁总长度约2.9公里。这意味着,在金沙江畔挥洒了一年汗水的215国道建设者们,还将迎来漫长的灾后重建工作。

  尽管自身遭受重创,但当项目部获悉洪峰导致G318国道多处水毁垮塌,连接川藏两地的金沙江大桥被冲垮时,果断派出由党工委书记吕彪带领的党员先锋队,奔袭40余公里到318国道积极参与道路清淤抢修,保证后续救灾物资能畅通无阻运至灾区。同时,项目部投入机械设备,组织施工队伍帮助村民改造危房。

  项目部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被当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谈起中铁十一局时总是交口称赞:“央企就是有担当,好样的!”“我们将全力推进国道215线建设,同时继续履行社会责任担当,彰显央企能力,为甘孜藏区人民造福。”项目经理杜明国坚定地说。

  吕彪:想做一次合格的父亲

该桥已在金沙江堰塞湖泄洪时已被冲毁(央广网发 公司宣传部供图)

  近二十年“筑路人”生涯,吕彪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谈起自己参建的内昆铁路、包西铁路、京福高铁、京沈高铁、岭南高速等,他略显沧桑的脸上满满都是自豪。

  “条件再艰苦我们都习惯了,选择了这行就不会后悔!”吕彪家在湖北襄阳,工作以来他从技术骨干做到党工委书记,一直“泡”在工地一线。在他看来,技术难题是可以破解的、环境艰苦也是可以克服的,而内心深处却有一处软肋难以言说,那便是家人。

  作为项目党工委书记,吕彪在同事眼中低调、谦和、有担当,凡事总冲在最前面,他的微信朋友圈大多记录工地上的点点滴滴,偶有几条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

  “还没来得及好好陪伴,你已悄然长大,小升初在即,你的童年即将渐行渐远……又一个不能陪你的‘六一’,请原谅‘不称职’的老爸!相信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好的理解‘父爱如山’的深沉……”这是吕彪在去年六一儿童节之际发的一条朋友圈。

  “没陪孩子过一次六一儿童节,没陪他去过一次游乐园,转眼他就上初中了,彻底告别童年了……”成为吕彪心里无法弥补的遗憾。极少的陪伴换来的是父子间的缺乏沟通。今年暑假,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敞开心扉,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正是这封信彻底触到了吕彪的软肋。

  孩子在信里写到:“我的童年缺少爸爸的陪伴,记忆里的爸爸总是在外忙碌,很少回家。爸爸,我不需要你给我买多少东西,我只希望你多陪陪我。”

  9月正逢开学季,看完信的吕彪毅然决定回家一趟,目的只有一个:送儿子上学。回家的路又是整整三天辗转:第一天乘3小时大巴从工地到巴塘县城住下;第二天早上6点乘唯一一趟发往成都的班车,颠簸十来个小时,天黑之后才能到达成都;第三天乘9小时的动车到武汉,再转乘3小时的动车到襄阳。

  尽管回家一次需要耗费6天时间在路上,尽管只做到了别的父亲看似简单的“送孩子上学”,但对吕彪来说却是兑现父亲对孩子的承诺,弥补多年的愧疚,他终于“做了一次合格的父亲”。

  “以后这条路通了,打算做什么?”“带家人来看看川西藏区美景,让孩子看看他爸爸修的公路。”吕彪很喜欢藏区的感觉。他还有另一个心愿:“我还想在藏区待上十年,参与川藏铁路建设。川藏铁路意义重大,参与其中是我们每一个筑路人的梦想和荣耀。”

编辑: 郑皓月

金沙江畔筑路人:在崖壁激流间用初心书写奉献

国道215线竹巴龙至二龙桥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一边是川西高原崖壁陡峭,一边是金沙江水怒涛滚滚,中铁十一局一公司的筑路人们就在这崖壁激流间坚守奉献,用匠心凿就“出川、进藏、入滇、达边”的生命通道,铺筑当地“交通+旅游”产业链发展的致富之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