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者获奖作品(央广网发 梁艺凌 摄)

  央广网广州10月16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通讯员梁艺凌 廖培金)“爸爸,我是阿青。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拿了全国一等奖,好开心!”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康复区医护办公室内,康复者阿青正在和她的爸爸通电话。原来,她参与制作的手工作品《九福彩莲》成功斩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开票手工艺品大赛一等奖。

  日前,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组织开展的“福彩,为祖国发展增福添彩即开票手工艺品大赛顺利降下帷幕,全国28个省共116个参赛作品参加评审,来自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的参赛作品《九福彩莲》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一等奖。恰逢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份沉甸甸的奖项,像是送给康复者一份宝贵的节日礼物。

  张丽双,是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一名康复治疗师,从事康复治疗工作近8年。从2018年8月起,她和另一名康复治疗师带领9名精神障碍康复者,以4200张废旧彩票为主要原料,辅助使用黏土、光漆、乳胶和高塑板等材料,耗时13个月,共同创作了这幅精美的手工艺品《九福彩莲》。“九”是指九州,代表中华大地,“福”代表“幸福安康”,“彩”代表“七彩生活”,“莲”寓意“清正廉洁”,象征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政风廉洁,歌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创作第一关:几千张的废旧彩票如何收集?

  大赛要求,须以彩票为原材料进行创作。上千张旧彩票去哪里找?康复治疗师们开动脑筋,一方面在院内发起废旧彩票的征集公告,号召职工、服务对象家属共同参与协助收集;另一方面,康复治疗师们利用工余时间马不停蹄地到市内各彩票销售点跑了个遍,同时,他们也联系了广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予以协助,不到两周时间,已成功收集约7000张废旧彩票。

  成功的关键:一个细节反复试验数十次

  手工创作,讲求心细、手稳。创作过程让精神障碍康复者得到多感官综合训练,提升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语言、创作、社交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阿青刚开始参与训练的时候,有几颗珠子没穿好就发脾气了,现在她能安安静静地坐着独立完成一个小作品的创作,进步非常大!”当时,接到这个比赛通知,手工治疗小组的小伙伴都在犹豫是否要参加。最后,是阿青的坚持,让康复治疗师坚定了参赛的决心。

  艺术作品创作,对制作人员的色彩搭配技巧、绘画功底都有一定要求。而且,用废旧彩票这种固定的形式来创作艺术作品,本身又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应该创作一幅怎样的作品?康复治疗师和康复者们一起讨论,渐渐地便有了《九福彩莲》的作品雏形。回顾创作过程,张丽双表示,作品中有好几处细节,像鱼的尾巴、莲花的花瓣和叶子,怎样制作才显得更加立体生动,其实都经历了反反复复数十次修改实验,最终才得以成型。

  创作过程中与康复者的互动,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康复治疗,需要有一定的工作技巧。手工创作过程中,其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都有可能会引起康复者的情绪波动。“他们通常都比较敏感,对外界的评价会格外在意,如果你稍微有点不耐烦,说一些丧气的话,可能就踩雷了。”

  在张丽双看来,康复治疗师最难的是保持耐心控制情绪。在和患者建立关系的时候,康复治疗师往往需要尽量做到少说少做多看多听,在持续的观察和聆听中摸清康复者的脾性,及时捕捉他们释放的情绪信息。得益于多年来的细心观察和耐心倾听,康复者们对张丽双有了更多的认同和信任。“康复者的状态有时候会有点不稳定,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他们的情绪,适时给予正向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说起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张丽双说,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康复者都会把这些“金鱼”弄成“泥鳅”,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形状。还有一个康复者,特别追求完美,稍有点小瑕疵就全部丢掉,会浪费一些材料,影响进度,即便心里很着急、焦虑,表面上还得装作若无其事。

  手工治疗成绩单:累计完成2000余件作品

  据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负责人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就把精神康复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勇于进取,逐渐形成以专业社工为纽带,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积极参与的“五位一体”全程个体化康复模式,已开展职业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文娱治疗等五大类近20个康复项目,全院平均每年参加康复训练患者人数约4万人次,平均每个工作日约有100名康复者参与训练。

  目前,在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指导和协助下,参与类似手工训练的康复者累计制作2000余件的手工制品,其中多个作品还被选送参加各种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