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广网记者 陈瑜艳 摄)

  央广网杭州4月3日消息(记者陈瑜艳)今天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所取得的建设成效以及国务院日前出台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措施的相关内容。

  今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满三周年。据介绍,自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的战略定位,聚焦油气领域深入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搭建了重要的改革开放新平台,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浙江新路子。

  万亿级油气产业集群从零起步、基本成型

  浙江省政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介绍,三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和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的131建设目标任务,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突出的油气产业集群,在全球油气领域打响了“无中生油”的浙江品牌。

  截止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集聚国有、民营、外资油气企业6000余家,总储运规模超过1亿吨,已成为全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地区、全国最大的油气储运基地。三年来,累计完成大宗商品交易额过万亿,其中油品交易额6525亿元,年均增长111%。油气吞吐量8810万吨,油品储备规模2790万吨,LNG年接卸能力300万吨。建成投产浙石化年产4000万吨旗舰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形成2000万吨/年的炼化能力。船用燃料油年供油量突破410万吨,跃升为国内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1721亿元,年均增长440%。

  试点任务100%实施,全国首创52项特色制度创新成果

  三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对照《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00%实施89项试点任务;复制各项改革试点经验184项;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116项,其中全国首创52项,被国务院及相关国家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27项,居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聚焦油气生产、储运、贸易、结算等环节,创新实施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试点、成品油“批发无仓储”试点等改革举措,形成了36项特色制度创新成果,推动了全国油品市场管理体制改革。

  自贸区逐步发挥对浙江省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

  盛秋平在会上介绍,自贸区制度性开放取得突破,形成了全国最优全球前列的口岸通关环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持续优化,船舶通关时间从16小时缩减到2小时,成为全国首个船舶无纸化通关口岸。自贸试验区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平均分别增长93%、99%,成为浙江稳外贸稳外资的新生力量。引进了霍尼韦尔、BP等43家世界500强投资和贸易企业,引领带动了浙江的对外开放,成为浙江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浙江还设立了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金华、台州等6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联动创新,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还介绍了国务院日前出台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措施的相关内容。今年3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浙江省政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浙江自贸试验区量身定制的开放发展支持措施,是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出台的第一个聚焦产业发展的支持措施,也是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获得国家赋权的自贸试验区。

  《若干措施》聚焦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共提出了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石化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等11个领域26项具有系统性、集成性的改革创新具体措施

  盛秋平表示,下一步,浙江将全面承接《若干措施》落地,将尽快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分工,用足用好支持政策,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同时,加大省级配套支持,聚力全省资源,加大在项目、资金、土地、人才、科技等的配套支持,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另外,在油气产业优化升级、海洋产业拓展、海陆内外联动等方面深入推进差别化探索,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通过前期网络评选,浙江还选出了推动油气贸易交易体制改革、成功获批首张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牌照、打造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推进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建设、打造国际绿色石化基地、打造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打造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搭建国际化平台深化油气全产业链国际合作、创建全国最优全球前列的口岸通关环境、率先构建对标国际的综合海事服务监管体系等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三周年十大建设成果